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在戰場上,華盛頓的軍隊到那時,幾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眼看著大陸軍要失敗,幾乎沒人再願意接受“大陸幣”,多印鈔票已經不再是有出路。

獨立運動快要告終之際,華盛頓派助理前往法國,成功說服法國國王再借250萬法國金幣給美國。貸款沒到之前,這一訊息讓後來成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的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先將其做抵押,透過貸款立即得到救命錢,讓大陸軍維繫到1781年9月。最終,在法國海軍的支援下,大陸軍於1781年9月在南方港口城市約克鎮(Yorktown)打贏了關鍵一戰,迫使英軍投降,從此扭轉獨立戰爭的局面。1783年9月3日,英國簽署《巴黎條約》,承認美國獨立。一個年輕國家就這樣靠舉債存活下來。

為什麼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4)

由於美國獨立運動的特殊背景,整個戰爭不能靠徵稅支援,各州政府又很窮,所以只能靠借債。在連大陸會議政府、十三個州政府自己都不知道未來靠什麼收入來還債的情況下,獨立運動居然能從1775至1780年的六年時間裡連續發債,這當然是奇蹟。如果沒有美國本土私人投資者、法國與西班牙國王、荷蘭投資者的債務支援,今天我們熟悉的美國可能根本就不會有,金融就是這樣影響歷史的。

大量債務逼著美國發展資本市場

1783年獨立戰爭正式結束,但是,建國的挑戰卻剛剛開始。中國以往改朝換代時,新政權總能從原來的朝廷繳獲藏在宮廷的金銀財寶、地產,掠奪一些私人家產,或者沒收地主、資本家的財產,等等。可是,美國成立時,英國人沒有留下任何財寶,新政府真窮。就在《美國憲法》簽署的1788年,也就是在清朝國庫存銀6000多萬兩銀子的時候, 美國政府的外債和內債是如此之多,不管從哪種意義講,已是一個破產的國家。當時政府稅收極少,維繫債務的唯一辦法就是以新“借條”還老“借條”。

如果說今天的全球金融危機是因美國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家庭寫“借條”太多,因此債務氾濫而產生的,那麼,1788年時,美國貨幣、貸款、債券種類並不比今天少太多,僅各類戰爭債、州政府債、社群債所用到的支付貨幣就五花八門,有以“老大陸幣”、以“新大陸幣”、以墨西哥銀元、以西班牙銀元、以英鎊為支付貨幣的,有的債券乾脆就沒註明以什麼貨幣支付。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許多債券的價格不到其面值的10%,基本無人問津,商品市場也難有秩序。這種亂局嚴重影響人們對美國前景的信心,挑戰新合眾國的命運。

怎麼處理這些公債,讓新合眾國站起來呢?早在1781年,獨立運動的第一位行政長官——財務總長(Superintendent of Finance)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就做過努力,特別是在那年9月大陸軍打贏約克鎮關鍵一戰、迫使英軍投降之後,他知道,如果大陸會議政府不把這些戰爭債處理好,美國必然重新亡國。莫里斯當時研究過英格蘭銀行的興起對英國崛起的貢獻,很熟悉債務可以變成通貨、變成社會財富載體的道理。

關於如何處理戰爭債問題,當時的大陸會議議員中有兩派。一派以保守的農場主為主,他們認為,應該把這些戰爭債透過多印紙幣一次還清,也就是,用通貨膨脹的辦法推掉戰爭時期欠下的公債,變相讓老百姓、外國投資者一次分攤這些債務負擔。當然,這樣做的風險是,老百姓和債券持有者會暴動,獨立運動的命運會終結。

但是,莫里斯代表的一派不想這樣,他認為,這麼多的債不可能、也不應該一次付完,而是透過政府持續徵稅、按季度付利息,將這些債券和票據長期延續下去。這樣做的效果是,讓這些債權所代表的是獲取未來定期的固定收入流的權利,讓它們成為金融投資資產,也就是讓債權成為流動起來的資本。 在莫里斯看來,第一,為了每季度付利息,聯邦政府必須在各州徵稅,沒有任何東西比經常性的稅賦更能將各州凝聚在一起,築起一個團結一心的新合眾國;第二,稅賦能提醒每位公民,要關心國家公共事務、關心政治,因為這涉及他們自己的切身利益;第三,債務一方面是負面的負擔,是不好的,但另一面代表的則是“信用”,代表著流動的價值(未來收入流的價值),所以,如果不付完這些公債,社會中的流動性不是更多、更有利於經濟增長了嗎?保留這些公債反而更有益。

為什麼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5)

莫里斯估算了一下,如果不一次還清戰爭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