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機構)成立,呼籲殖民地百姓武裝組織起來,共同與英國作戰。
為整治叛亂,英軍到處查探民兵練習地和武器庫。由於聽說波士頓遠郊的萊剋星敦鎮是革命者基地並藏有大量武器,1775年4月19日,英軍派出千餘士兵趕往萊剋星敦鎮,結果與殖民地民兵組織發生衝突,打出美國獨立戰爭的第一搶。隨後,其他殖民地的自發武裝團體聞訊也迅速趕來支援。雙方增兵兩個月後,6月19日展開一場大戰,英方傷亡一千多士兵、殖民地一方死亡五百餘名。
獨立戰爭就這樣開啟了。1775年6月,第二屆大陸會議選舉華盛頓作為大陸軍總司令,正式與英軍作戰。為了避免戰爭對波士頓傷害太大,1776年3月17日,華盛頓迫使英軍將戰場往南轉移到今天的紐約市周圍。
1776年7月4日,華盛頓的軍隊彙集在紐約曼哈頓南端,而英國皇家海軍正在調集100多艘戰船、3萬多正規軍,準備集中攻打守在曼哈頓、幾乎沒有受過正規訓練的一萬名大陸軍,而且華盛頓的大陸軍沒有任何戰船。可以想象,這種不對稱實力是如何打擊華盛頓軍隊計程車氣。好在那天,華盛頓得到第二屆大陸會議宣佈美國獨立的訊息,讓其軍隊多少得到及時的鼓舞。儘管如此,8月27日,皇家海軍輕而易舉奪下曼哈頓邊上的長島,大陸軍慘敗。之後,華盛頓採取邊退邊打的游擊戰辦法,開始了跟英軍長達四年、輾轉南北的拖延戰術。
為什麼政府有錢不如民間富有?(3)
實際上,宣佈獨立不久的美國,最大的挑戰並不在同英軍作戰的戰場上,而在經費的來源上。起初,第一屆大陸會議考慮過在各州徵稅,但是,怎麼能在當時美國的十三州徵稅呢?美國獨立的起因就是由於英國對他們徵稅失控,這一背景決定了美國獨立戰爭以及之後政府的開支不能靠大規模加稅來彌補,試想:如果新成立的政府也要大量徵稅,那為什麼還要獨立?
當時,十三個州的政府本身就很小,沒什麼稅收,沒有政府軍隊,更沒有州政府財產或者“國有企業”。美國中央政府又不存在,是真正的白手起家。所以,各屆大陸會議只能靠印紙幣、借債,來找到財務支援。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從立國之初,就要靠金融和債務市場!
但是,那時期美國不僅沒有聯邦政府,更沒有收稅機構或中央銀行,“大陸幣”、戰爭債難以有市場。在1776至1788年間,大陸會議政府不斷出現經費困難,幾次讓獨立運動瀕於破產,差點使北美重回英國懷抱!
具體來說,獨立戰爭開支主要依靠以下來源,第一是由政府發行“大陸幣”,在1775至1780年間共印了37次“大陸幣”;第二,由大陸會議政府發行債券,儘管誰都不知道那些債務將來靠什麼償還;第三,十三州的份子貢獻,由各州自己發行戰爭債提供;第四,從法國借來的貸款;再就是給士兵、供貨商寫欠條。
1775年6月3日,大陸會議授權發行首批公債,融資600萬英鎊,用於買軍火。但是,那時的獨立運動激進派,主張以發行“大陸幣”紙幣為主要戰爭融資手段,他們的計劃是,如果鈔票太多導致通貨膨脹,大陸會議政府可以強行禁止民間漲價!——這種偏好很好理解,如果開動印鈔機就能有錢花,誰還去發債券融資?這種一邊印紙幣、一邊禁止漲價的做法,短期效果還可以,只是長期難以持續。
可是,僅發行“大陸幣”還不行,由於當時的軍火是從歐洲買進,歐洲不太認“大陸幣”,所以,獨立運動必須有國際認可的通貨才能買軍火。為此,他們必須發債券融資。一般的做法是,債券發行時以黃金、白銀、英鎊等國際通貨購買,而後政府用“大陸幣”或者“大陸幣”票據支付利息、償還本金。
1776年10月3日,大陸會議政府發行第二批債券,年息4%,面值共500萬“大陸幣”。為了發行這筆債券,他們在各州設立“大陸借款辦公室”(Continental Loan Office),專門負責政府債的銷售和之後的利息支付服務。這等於是美國最早遍及全國的投資銀行銷售與服務網,是現代證券市場的雛形。他們採用各種手段推銷。比如,1776年11月,十三州的大陸借款辦公室出售了大量彩票,中獎者得到的不是現金,而是一些年息4%、期限3年以上的公債。透過彩票銷售為獨立戰爭借債融資,頭幾年很成功。
只是到1780年下半年,政府債已經沒人買了;各州也彈盡糧絕,不願再發債奉獻了;大多數士兵的服役期到年底就結束,不願繼續接收欠條作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