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那趙石的訊息,竟然是在此時,而且人家搖身一變,已經是得勝伯了,再非什麼鞏義縣子,他這心裡之糾結也就可想而知了,深思了數日,最終卻是下了個讓他後悔到現在的決斷,按兵不動,冷眼旁觀。
他問過傳信之人,趙石麾下有羽林軍,雄武軍,還有鎮軍禁軍,羽林軍和雄武軍就不說了,他多年未曾進京,但京師的老爺兵想來也精銳不到哪裡去,其中最多的是禁軍,殿前司禁軍的戰力和鎮軍比起來,那就是個笑話,而圍困成都的亂兵足足有數十萬之多,他既想不通,朝廷大將多的是,怎麼就派了個趙石前來,又想不通以數萬這樣的兵馬,那趙石怎麼就敢去成都?
這般思量下來,心中冷笑之餘,也便打定主意,等那趙石在成都撞個頭破血流,再去收拾殘局,按兵不動的由子都想好了,老辦法,後周兵馬又有異動而已。
而等到成都大勝的訊息的時候,他還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之後就是一片懊悔,早知道哪些亂兵七拼八湊,人數雖眾,卻乃烏合之眾,怎麼就一時昏了頭,做出這麼一件蠢事出來呢?
若是率兵前往,就算已不能獨佔功勞,也總能從中撈些湯水吧?現在可是弄的萬事休提了,說不定還有麻煩。
功勞沒了,還有點騎虎難下,不過想來想去,他到沉住了氣,就算成都大勝又能怎的?還能來找他的麻煩不成?
放下這個心事,到也不著急了,又等了半個多月,後周的水軍也退了下去,再沒有任何拖延的理由,這才派出人去成都打前站,隨後留下張德讓統領大軍,自己只率親衛牙兵快馬趕來成都。
他這麼做也是有道理的,大功已經落空,說不定還把那趙石得罪了,連帶著大將軍吳寧估計也對他不會滿意,雖然大將軍據說遇刺重傷了,但不是沒死嗎?只要還活著,那就還是大將軍。
得罪了人,大功也從手掌邊溜了,那後面的事情就就不能再錯了,若是一聽成都大勝,便起兵前往成都,那不是擺明了要撈便宜,與人爭功呢嗎?
所以大頭既然已經沒了,小頭得來也沒什麼意思,不如再拖上些時候,將之前送上的按兵不動的道理坐實了,讓人無話可說才是正理。
回想起這些,李任權那被江風吹的兩腮通紅的臉上,不由微微露出糾結之色,這事弄的,沒抓到魚,反而弄了一身腥……
“將軍,咱們是不是先找個下處?”旁邊的牙兵統領湊過來說道。
李任權心緒不佳,冷冷道:“李漢這個王八蛋,知道我這幾日便到,竟然沒派人到城門口迎候,叫他來成都可不是讓他逛窯子來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那親兵統領自然不敢接茬,心裡卻是苦笑,這是成都可不是慶陽府,李漢帶著兩個人,又要拜會這個那個的,怎麼抽的開身?就算沒事,身邊人手那麼少,又知道咱們從哪個城門進來?
但一路上,他算看出來了,將軍這裡脾氣可是越來越差,一會急趕慢趕,一會又躊躇不前,就這麼,七天的路走成了十天,也不知將軍這裡到底是怎麼了。
不過這些話到底也只是心裡想想,他可沒那個膽子問出來。
到底一行人還是找了個開著的客棧住了進去,胡亂吃些東西,李任權便讓人去尋那李漢,自己則關起房門,琢磨著該先去見誰,後去見誰,當然,這些還是得等李漢來了再說,吳大將軍,李巡閱使,還有就是趙石趙柱國。
這三個人是一定要見的,他到是有意先去見那趙石,不管怎麼說,兩人也算是有些交情,當年的事又不是他李任權的首尾,那是太子李玄持還有李嚴蓄不是東西,相反他對那趙石還有重用的意思。
想到這個,他心裡到是咯噔一下子,對啊,那李嚴蓄也在成都,兩個冤家碰到一處,豈不是相對冷眼?和這兩人打交道,還不能不慎重了。
到是吳寧吳大將軍,也不知傷情如何,先去探望一下也是應該,他還不知道,吳寧吳大將軍自己遇刺重傷不要緊,家裡卻是被人抄了個底掉,而朝廷現在也沒個說法,幾乎已經明擺著表明,吳家……就是蜀中之戰的替罪羊了。
若是知道這事兒,他是斷不會想到去探望吳大將軍的。
等到那李漢被找過來,已是掌燈時分了,也顧不得其他,李任權立即將人叫進去,細細詢問如今成都情勢。
那李漢到成都雖然不久,但也著實下了一番功夫,雖說未能探查的那般細緻,但還是讓李任權明白了個大概。
趙石趙柱國在劍門遇刺,帶傷率兵解成都之圍,現在卻是潛心靜養,將所有事情都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