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叫奶奶地請人來幫忙,併成效顯著,各路諸侯有錢的出錢、有人的出人,前來湊熱鬧的也不少。
張耳另外一個兒子張敖領了一萬人來了;燕國派臧荼帶了兩萬人來了;齊國的田榮雖然不願意救趙,但是齊將田都揹著田榮帶了萬餘人。
這些亂七八糟的人數湊一起,還不夠人家王離的一半。更重要的是鑑於章邯曾經一戰殺了兩個大王,還捎帶一群嘍囉的輝煌戰史,諸侯們也沒什麼人敢上前較真,只是遠遠看著,吶個喊、助個威而已,要說起點作用的話,只是能在精神上提供些支援罷了。
陳餘做工作是他自己的事,張耳不知道,也不願意知道,根本不賣他的賬。張耳只知道陳餘還沒有死,他沒死我也不能死,縱然他死我也不能死。因此,張耳操著文言文把陳餘全家罵個遍後,還得接著餓肚子,肚子餓狠了,還是接著罵陳餘。最終他的文言文罵人水平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陳餘聽說張耳罵他,也很生氣,陳餘一生氣就罵那些不辦實事的諸侯們;諸侯們一聽也很生氣,你罵我,我就更不辦事。這群人開始操著文言文互相對罵,在這一片哄哄鬧鬧的罵聲中,張耳是最痛苦的,因為他還在餓肚子。
在謾罵聲中,諸侯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環節,二十萬大軍包圍不到兩萬人的城池,這是一次實力極為不均衡的較量,然而秦軍卻停了下來,任由讓張耳派人出去遊說,不管不問。
張耳現在顧不上想這些問題,而章邯正眯著雙眼盯視著這邊的一舉一動。釣餌做好了,魚也近前了,但還沒咬鉤。
咬沒咬鉤是章邯的事,可魚餌有點受不了了,張耳無疑是最痛苦的。
第三章 亂世紛爭—(五)章邯的戰略
由於這個時期的人物太多,很難理清事件的脈絡,我曾試圖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理清各個環節的前因後果,可後來發現,這個真的很難。因此,為了給讀者展現每個人的全貌,在很多時候我沒有按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來介紹。
可就在一件大事即將發生之前,我猶豫了一天,覺得應該給大家做一個整體的背景展現。因此還是補充了這一節,如果這個環節不弄明白,讀者也很難了解那件大事發生的背景。
大秦帝國從來不缺少武將,從白起到王翦,再到蒙恬,代代精英輩出,將星雲集。而章邯只是個文官出身,前邊我們介紹過的。但自從陳勝發難到諸侯兵起,幾十萬大軍兵臨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命運的卻是我們這個文官。靠組織犯人起家,一戰挫敗周章幾十萬大軍,滅吳廣、殺陳勝,然後追的各路諸侯無處藏身,雖被項梁趕著跑了一段,最終也順利拿走了項梁的腦袋。至此,章邯無疑是最為牛逼的人物,可謂功績顯著、戰果累累,似乎有章邯的存在,重振大秦軍威已無可爭議。
在最初的幾個月裡,章邯基本是誰鬧騰的狠就打誰,沒有制訂個幾步走戰略規劃。周章折騰打周章,周巿鬧騰打周巿,項梁硬氣打項梁,就這樣一路打來,殺了三個王,滅了一堆將。可就這樣四處救火,攻城略地之時,全國造反形勢仍轟轟烈烈、熱鬧非凡。滅了項梁,周章準備制訂個戰略規劃。
就在項梁死時,關外之地的造反環境並不怎麼輕鬆,因為此時的胡亥已清楚知道各地局勢已經亂的是個什麼樣子,因此調集各路人馬,甚至將在長城上站崗的兵士都抽調回來對付各路諸侯。
此時關外,黃河南邊佈滿秦軍勢力,只有少許魏國的殘餘力量。就在章邯敲打項梁之時,胡亥命令守長城的王離帶領十幾萬邊軍南下,進攻趙國和燕國。齊國由於剛被秦國打敗(田儋戰死那次),更重要的是後繼的田榮痛恨楚國不殺田假,趙國不殺田角(擁立田假稱王,當時逃跑到趙國),因此擁兵自守,龜縮齊國。
在此背景下,做了一個大的戰略調整——北合王離攻取趙國。
也許你會問,楚國已經被他打的稀裡糊塗,為什麼不一舉滅掉。事實上我告訴你,章邯也不是不想滅掉楚國。章邯雖然殺了項梁,威震楚國,但其有生力量仍然比較可觀,並且項羽、劉邦等各路人馬已退到彭城,而且進退兼備。雖然楚國正在內訌,楚懷王在此時到處發飆,架空項羽,但整體實力還是有的。如果章邯逼的太急,難免會攜起手來,同仇敵愾,那也不好收拾。更重要的是章邯也沒有一舉滅掉楚國的信心,如果再吃敗仗,那將萬劫不復。
也許你可能會問,如果失敗怎麼就萬劫不復了呢?
因素一:此時的秦朝內部也正在權力傾軋,為了座位擺放問題生死相搏,馮去疾、馮劫自殺,李斯腰斬,嬴政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