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滅了項梁,章邯在他制訂的戰略規劃指引下,開始向北進發,打的打、殺的殺,把趙國上下攪的雞犬不寧。到趙國的都城邯鄲時,很有創意地成立了個拆遷辦,並親自兼任拆遷辦主任,把幾十萬秦兵臨時組建成拆遷隊,開始在邯鄲進行舊城改造工作。不過章邯很不地道,很有耐心地把邯鄲城拆成一片廢墟,但一座新房也沒蓋,就拍拍屁股走路了。他這種不要臉行為,使得他不停的捱罵,直到他死後多年也沒能停下來。
張耳不願意讓章邯搞拆遷,但自己說的話他又不聽,因此很生氣,也很無奈,就在舊城改造的前一天,張耳陪著名字叫趙歇的趙王,很不情願地離開了都城,一口氣跑到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不成想剛進鉅鹿城,屁股還沒挨著板凳,拆遷隊又來了,帶隊的是另一個老對手——王離。王離領著二十萬人把鉅鹿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這一下,張耳沒招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欲哭無淚呀,跑到哪你們跟到哪,這樣拆下去,我以後可住哪呀?因此,張耳決定當一次釘子戶,管你在外邊怎麼宣貫拆房政策,我就是不挪窩。
就這樣,拆遷辦副主任王離和釘子戶張耳,各自帶著小弟,在鉅鹿城對壘起來。
雙方力量對比:秦兵,二十萬;趙軍,不到兩萬。不過這也符合常理,通常情況下,負責搞拆遷的一般都是百八十號人,而釘子戶就那五六個人而已。這種對壘方式,合情合理,
說了半天張耳,大家會問那個陳餘去哪了,他倆不一直關係很好,想一樣的問題,說一樣的話,快穿一條褲子了,張耳在當釘子戶,你陳餘怎麼不來陪著呀?
事實上,陳餘也很忙。就在章邯帶領拆遷隊到達邯鄲之前,他已經在半路攔截了好幾次,不過這位兄弟被章邯趕的到處亂跑,四處遊逛。章邯到達邯鄲時,陳餘兄弟根本沒進城,跑的遠遠的看熱鬧。
等張耳跑來鉅鹿,陳餘兄弟也很夠意思,硬是湊了三四萬人趕了過來。不過這位兄弟沒進城,而是遠遠的駐紮在王離的外圍,看著拆遷大隊長站城門外吆喝。
陳餘實際也很無奈,王離帶了二十萬人在前邊宣貫拆遷宗旨,章邯隨後又帶了二十萬人跑過來助威,就駐紮在不是太遠的棘原(鉅鹿南)。陳餘手上那點苦力,別說上前阻止了,就是站遠遠的說個“不”字就可能被敲翻。因此,陳餘就這樣遠遠的看著,只是在心裡表示對張耳的同情。
可就在此時,張耳頂不住了,因為斷糧了。張耳很著急,可人家王離卻不急,因為章邯雖然在邯鄲進行拆遷後沒搞過一項工程建設,但到棘原還是做了一個專案開發的,因為修了一條甬道(兩旁築有牆垣的通道),從棘原修到鉅鹿,將糧草源源不斷地送了過來,張耳一邊喝風一邊看著別人吃飯,心裡很是傷感,因此派人偷偷出去叫陳餘過來助陣。
陳餘不是傻子,就這麼三四萬人,跑進去如同往鍋裡撒了點胡椒麵,找都找不到個影,現在讓我往裡衝,那不是要我的命?因此,陳餘拒絕了。
這一下張耳的火大了,因此打發兒子張黶和一個叫陳澤的軍官又跑出來找陳餘,張黶還替他爹給陳叔叔帶了一句話,“始吾與公為刎頸之交,今王與耳旦暮且死,而公擁兵數萬,不肯相救,安在其相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軍俱死?”這句話看起來麻煩,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衝進秦軍咱們一起死。
陳餘一聽這話也生氣了,你都還活著呢,就要讓我衝過去先死,咋能這麼缺德。生氣歸生氣,還是說了一句實在話,“吾度前終不能救趙,徒盡亡軍。且餘所以不懼秦,欲為趙王、張君報秦。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餓虎,何益?”
你們倆個要死,抹脖子就行,哪有要這麼麻煩,還捎帶著讓小弟們陪葬?張耳你在裡邊餓幾天肚子,就要我衝過去,你還沒死我都得成仁,這不是坑人嘛。
可這一次站在他面前的是張耳的兒子,陳餘在幾經思忖後,最終給了他五千人。張黶是個老實人,為了救爹,二話不說帶著兵就衝進了人群……
張黶算是盡了自己的本份,說起來還是被他爹和陳叔叔合起夥坑了一把,因為那倆仁兄最終都沒死,可他死了。張黶,你還是太嫩了。你爹給你陳叔叔刨了個大坑,不成想陳叔叔都還沒跳呢,你卻義無反顧地跳了進去。這一下可好,你爹和你的陳叔叔成了世仇。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張耳和陳餘明顯是對冤家,至此,這對冤家開始無休止的爭鬥,直至一方徹底繳械,方才結束。
事實上,陳餘還是幫張耳做了不少工作的,派了幾撥人馬到處通風報信,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