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時候,海斯辦公室(Hays Office)禁止一切有關“市政府與州政府掌權者”*的電影。[28]修改版由喬治?拉夫特(George Raft)和愛德華?阿諾德(Edward Arnold)領銜主演,讓人想起華納黑幫片系列,但為了規避審查上的糾紛,改編後的電影讓“埃德”?博蒙特從一個賭徒轉變為專業的保鏢,並且切斷了保羅?麥德維格與犯罪團伙之間的關係。博蒙特引誘報紙編輯的妻子這一情節被刪掉了,而傑夫毆打博蒙特這一幕沒有用畫面直接表現(PCA[The Production Code Administration,即製片法典執行局]要求傑夫不能像原著裡一樣稱博蒙特為“屠夫”[massacrist],製片廠順從了)。完成影片是一部雖非獨創卻令人滿意的驚悚片,成為1936至1937年放映季的票房大熱之一。

這個時候,哈米特作為文學藝術家的聲譽已經確立了(1930年代中期,《馬耳他之鷹》被翻譯成法語,很快就贏得了世界性的追隨者。1934年,又出了一個現代圖書館[Modern Library,一家出版社]版)。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除了《瘦人》可能是一個例外之外,好萊塢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電影從未曾符合他的原意或者獲得影評界的關注。一直要到五年之後,曾為門肯的《美國信使》(American Mercury)寫海明威式小說而開始其編劇生涯的約翰?休斯頓在華納選擇改編一部哈米特小說,作為他的導演處女作。他的1941年版《馬耳他之鷹》被普遍認為是對哈米特小說最忠實的一次銀幕改編,但它同樣是一部創新的電影,對它的原料進行了移形轉換,並在其上增加了現代主義電影的靈韻,從而使美國的評論家立刻將其與希區柯克和戰前法國電影聯絡在一起。

60休斯頓的電影劇本主要是對小說的巧妙剪輯,而這部小說大部分是對話。他壓縮了某些場景,省去了一些次要人物(包括卡斯珀?古特曼的女兒),併為透過審查而進行了一些細微的調整。但是,雖然臺詞仍主要是哈米特寫的,但電影卻具有它自己的風格。造成這種效果的部分原因乃得益於全體演員,他們身上那種醒目的國際性和些許坎普味道使他們有所區別於小說中的人物。亨弗萊?鮑嘉外表上是哈米特筆下那個“金髮撒旦”的反面;西德尼?格林斯特里特(Sydney Greenstreet)的卡斯珀?古特曼比小說中結實些,也不那麼誇張;彼得?洛爾(Peter Lorre)的喬爾?凱羅並不像小說中描述的那樣女人氣或戴著珠寶;小伊萊沙?庫克(Elisha Cook Jr。)雖在身材上符合“男孩”威爾默的特徵,但他看上去卻有一張老頭子般緊皺的臉。當然,最非同尋常的還是瑪麗?阿斯特(Mary Astor),她擁有可愛的臉蛋和身材,但卻很莊重,她散發著一股上層階級的複雜魅力,而這在哈米特的小說中幾乎是不存在的。她和鮑嘉的對話場景下潛藏著幽默和睿智,從而使哈米特平鋪直敘和嚴肅的對話風格獲得新的生命。當阿斯特把頭靠在沙發上,兩眼望著天花板,描述起弗洛伊德?瑟斯比(Floyd Thursby)時(“他每次睡覺都會在床周圍的地板上鋪上一層揉皺的報紙,於是沒人可以靜悄悄地走進他的房間”),她的姿勢是如此無禮而別緻,以至於讓鮑嘉會心一笑。她清楚他知道她是在演戲。正如斯佩德會說的,現在她就是真正的危險。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現代主義與血腥情節劇:三個個案研究(14)

休斯頓電影的攝影和場面排程亦製造了與哈米特小說略為不同的印象。哈米特的藝術是極簡主義(minimalist)的,但休斯頓卻是一個富於表達力的講故事高手,他喜歡透過畫面來發表宣告。此版《馬耳他之鷹》的美術指導(art director)和華納版的是同一位(羅伯特?哈斯[Robert Hass]),而攝影師則是《撒旦遇見淑女》中的阿瑟?埃德森(Arthur Edeson);然而,它卻擁有比這兩個先行者多得多的藝術風格和含混的象徵。這個片子中的所有東西都被用來強調斯佩德的“男性”氣質與反角們的“女性”氣質之間的鮮明對比;與此同時,電影膠片和攝影技術的最新發展加強了佈景的戀物癖性質;埃德森(他還為環球公司拍攝了《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使用了與《公民凱恩》相似的技術,他所使用的21毫米透鏡賦予鏡頭景深和解像力(resolution)。他經常把攝影機放在低位,從而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