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他設立的那些冗官,亂給的那些恩賞,資助的那些書院,瞎搞的什麼免稅……朝廷的錢不是他的錢,他當然不心疼,可朕心疼!”
“……”張四維這個汗啊,連忙勸諫道:“皇上說的對,但這些定規還是不動的好!”
第八九九章 江南(下)
“這可不是定規。”萬曆大搖其頭道:“這是濫賞!大明開國二百年,哪朝哪代像這樣肆無忌憚的坐地分贓?”說著不屑的看張四維一眼道:“幾品官該給多少俸祿,我太祖早就定下來了,這才是定規。你們這些大臣,整天把祖宗法度掛在嘴邊,為什麼加官進祿的時候,就想不起祖宗來了?”
“這,”張四維搖頭道:“洪武朝的物價,不是現在可比,拿著原來的俸祿,官員們生計艱難……”
“這是拿朕當小孩子了,”萬曆大搖其頭道:“國朝初立時,蒙元戰未平,千里無雞鳴,正是物價騰貴的時候,朕查閱了當時的典籍,哪怕是洪武二十年以後,一兩銀子可以買兩石糧食。而現在京城的糧價是多少?張閣老知不知道?”
“回皇上,”張四維無奈道:“也是一兩銀子二石米。”頓一下,解釋道:“這是因為朝廷施行一條鞭法後,百姓由納糧改為納銀,糧食必須變現,才導致米賤銀貴的。”
“朕不管原因,朕只知道,現在的米價和二百年前沒有變化,”萬曆有些蠻橫道:“張閣老,莫非你也想學那人欺上媚下?!”
“微臣不敢……”張四維一聽,怕引起萬曆的反感,重蹈了沈默的覆轍,只好唯唯諾諾,不再辯解。
多少年來,朱翊鈞每次與沈默議事,總是誠惶誠恐。現在見到張四維大氣不敢出二氣不敢伸的樣子,心裡感到特別舒坦,甚至覺得陡長了一截子帝王之氣。於是端起架子清咳一聲道:“張閣老,朕知道你的心思,是不想得罪那些官員,藉此收攬人心。但是朕用你當首輔,是讓你輔佐朕重新整理政治,開創一個波瀾壯闊的萬曆時代的,你要是想學那沈某人一手遮天,就太讓朕失望了。”
張四維費盡心機搗鼓沈默,難道真是為了萬曆?當然不是。皇上一言中的,駭得他一陣頭皮發麻,忙奏道:“臣謹遵皇上教誨。”
“你也不要太緊張,”萬曆微微一笑道:“朕有副字送給張閣老。”侍立在一旁的兩個太監,便將一副御筆墨寶展開給張四維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斗大的楷書道:‘敬畏’!
“只要你日後謹記這幾個字,必不會重蹈他的覆轍。”見張四維臉上難掩震撼,萬曆得意道:“回去裱起來,掛在廳堂上,做個傳家寶吧。”
“是……”張四維這才想起道謝道:“多謝皇上所賜。”
“其實朕知道,閣老也是想穩定人心,然而凡事亂而後治,不趁熱打鐵把病根除掉,等那些官員緩過勁兒來,再想動手阻力更大。”萬曆擺擺手,示意太監把那副字放下,接著道:“百官在奏章上,把萬曆元年以來,說成是堪比仁宣之治的盛世,其實不過是他們為某人歌功頌德,粉飾太平而已。就吏治而言,政尚姑息,事多苟且,大小臣工,容隱寬縱,賄賂公行,使得法度漸馳,綱紀弗振;重新整理政治,朕準備從三方面入手,一是撤銷萬曆元年以來,新增設的冗官冗員。二是親自主持京察,裁汰庸碌貪瀆之輩。三是取消廷推廷議,朝廷一應大事,由朕……和內閣決定。”
“……”張四維聽了,一陣陣發暈,艱難道:“皇上,這樣怕是會掀起軒然大波……”
“你不是一直說,沈默把朕的威柄也用來討好百官麼?朝廷之患在於主弱臣強麼?”萬曆一揮手,因為激動而提高嗓門道:“縱觀自古賢君聖主,無一不是大權在握,朝綱獨斷!謀在於眾,斷在於獨!朕已立意行獨裁之政,誰敢有半句煩言,朕便摘了他的烏紗!”
張四維怎麼聽不出,萬曆這是蓄謀已久的,他頭皮一陣陣發炸,背上也滲出汗水道:“皇上聖心獨裁,實乃萬民之福,微臣,微臣竭誠擁護。”
“擁護不能只在嘴上說,還得看行動。”萬曆道:“今天朕說得這些,閣老回去後整理整理,寫一篇奏章發邸報,看看下面是怎麼個反應。”
“是……”張四維艱難的應道。
“當然也不能光讓閣老做惡人,”感覺差不多要把張四維捏扁了,萬曆換上溫和的口氣道:“有人下,就要有人上,你擬一個可用之人的名單上來。況且朕也不是刻薄寡恩之君,對於忠心耿耿之臣,絕不吝惜名爵。”頓一下道:“無論怎樣恩賞,你張閣老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多謝皇上恩典。”張四維趕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