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就像我說的,姚明很注重細節。以後你問他什麼可得小心——他會咬文嚼字,跟你說上一大通。

特里·羅德斯(耐克前任中國市場主管):1996年夏天,耐克中國公司從廣州搬到了上海,所以我看準了姚明。我們與CBA簽了贊助協議,為所有甲級隊提供球鞋和運動服。所以,那年秋姚明所在的上海大鯊魚隊從乙級晉升到甲級,我們感到很興奮。這樣我們有了一支在自己大本營的球隊。

我不僅和姚明會了面,還跟他對打過。我們公司有一支由員工中的中堅力量組成的球隊,每週都在當地的體育館練球。為正式開始耐克與大鯊魚的合作,我們邀請他們打一場比賽。大鯊魚隊員上場,我們覺得他們很一般嘛——大多數只有6英尺4(1米93)左右,少數幾個有6英尺8(2米03)。最後出場的是姚明,當時他已有7英尺3(2米21),體重230磅。我們開玩笑說,他的胳膊和腿細得像筷子。他在做伸展熱身時,我們又私下小聲說,他可能又是像一座大山一樣,光有高度,沒有技術。

然後姚明上場了,一次次地跳投攔截。他不停移動後撤,不停地斷球。我們隊裡沒有專業選手,我們像小孩一樣被耍得暈頭轉向。那時,我們斷定,看到了中國籃球的未來。要清楚,那是在1996年。之前,中國只產生了一名在NCAA(美國全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甲級隊的球員——馬健,他在猶他州大學打了兩個賽季(92‘和93’)。

姚明穿一雙18號的鞋,是從女子國家隊中鋒鄭海霞那裡弄來的。於是當天我就著手解決鞋的問題,我不能等到第二天去辦公室讓耐克中國區總經理追問我:把那雙阿迪達斯從姚明腳上永遠地脫掉,要花多長時間?耐克在比弗頓的籃球鞋工廠快遞了幾雙為阿龍佐特製的球鞋,我猜他們肯定不相信我們這裡會有球員穿這些鞋能和阿龍佐一樣合腳。

第六章 我和劉煒的訓練營

在兩個星期裡,教練將錢帶走了。兩個小孩只有100美元。我和劉煒光是吃99美分一個的雙層乾酪漢堡包,回來時,我們餓得皮包骨。

1997年我第一次出國,去耐克的巴黎訓練營。蒂姆·哈達威是我見到的第一個美國球員,他後來成為NBA的明星。他看上去和我們其他人都一樣——兩隻手、兩條腿,一個腦袋,只是,他好快,尤其是運球的時候,他的步伐和手都很快。他會挑戰每個人和他一對一,直到他累得打不動為止。我不記得他是不是營地最好的球員了,因為那時我不知道籃球打成什麼樣才算好。營地有85個球員,我的編號是第85,你自己想那意味著什麼吧。那時候我不擔心蒂姆·哈達威有多好,因為我想的是在CBA打球,反正以後不會再碰到蒂姆·哈達威那樣的人。

姚志源(姚明父親):巴黎之行給他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只去了6天,但學了很多。不是關於籃球的,而是關於自己,以及自己在籃球世界的位置。他發現,中國之外還有許多優秀球員,而且他們打到了那樣高的水平。他第一次知道自己和世界上最好的年輕球員相比位置怎樣。他想,“我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去了巴黎,他知道了什麼是可能的,踏出國門前是不可能知道的。他在巴黎發現了籃球的境界,去美國的時候,他做得更多的就是改進自己以達到他在巴黎看到的水準。

我第一次想到自己可以躋身NBA是在1998年,那時我18歲,在美國打了2個月球回到國內。我從未想到我能打得那麼好。知道為什麼嗎?那以前,我在中國打球的對手都比我大得多,在青年隊時對手大我兩三歲,在17歲進入大鯊魚隊時對手大我五六歲。這讓我打得很費力,因為他們長得比我壯,球齡比我長。在美國,我終於和自己同齡的人打球了,感覺很不一樣。

美國之行是從位於印第安納波利斯的耐克訓練營開始的。而後,劉煒和我前往達拉斯加入了AAU(美國業餘體育聯合會)的一支叫High Five的球隊。這支球隊在全美四處巡迴,參加錦標賽。在巡迴比賽時,球隊可以從任何地方挑選球員到他們隊裡。現在不同了,球隊只能從其所在城市100英里範圍內挑選球員。我在達拉斯第一次見到泰約·約翰遜,他現在是奧克蘭突擊開拓者隊的邊鋒……我們從那時起就一直是朋友。

泰約·約翰遜(姚明訓練營的隊友):我是搭乘紅眼航班來到達拉斯的。到了酒店,報上我的名字,前臺的小姐說,“噢,你跟那個大個子的中國帥哥住一起。”我咯噔了一下,“什麼,我參加了外國交換學生的球隊?”我走到客房,敲門沒人回應,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