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00美元步入了商業的軌道,加入了一個商人開的公司。

隨著德雷克上校在位於賓夕法尼亞州的“油溪”地區的蒂圖斯維爾打出石油,大量石油汩汩冒出時,好運就開始降臨到洛克菲勒這個年輕人的頭上。大批的投機商蜂擁而至,石油黑色黃金的諾言很快得到兌現。洛克菲勒與他的合作伙伴躍躍欲試,開辦了一家名為“益精煉油廠”的煉油廠,從此洛克菲勒的命運軌跡開始與石油有了交集。後來,多經周折,洛克菲勒與他的朋友安德魯斯拍賣下了這家煉油廠,並有了連鎖店,到1870年,煉油廠已更名為後來聲名鵲起的標準石油公司。

洛克菲勒對壟斷的狂熱訴求及在經濟危機時的抄底,源於他深深的憂患意識。洛克菲勒初涉石油領域時,還是一片藍海,只要有路子、有資金,給點陽光就能燦爛一大片。但到了19世紀60年代後期,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擠入石油領域,同質性逐步提高,而一些優秀的煉油商開始提高競爭門檻。他認識到,石油行業正處於優勝劣汰的鉅變邊緣,他要獲得在這個行業的生存權,就需要竭盡全力,如降低成本、擴大產業鏈等。由此,洛克菲勒逐步走上了擴張之路,而1873年的經濟危機成了洛克菲勒實施多元化戰略的重要跳板,洛克菲勒開始了迅速而廣泛的“掃蕩”工作。

在1874~1875年間,洛克菲勒把多個煉油廠盡收囊中:紐約的查爾斯·普拉特煉油廠,費城的沃登煉油廠;匹茲堡的洛克哈特、韋林和資料弗魯煉油廠,約翰·阿克伯德煉油廠等。到1878年,幾乎美國所有的煉油廠都納入了標準石油的版圖,而到1879年,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已經控制了美國90%~95%的煉油廠。1882年,洛克菲勒建立了美國曆史上第一個托拉斯——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短短几年的時間內,洛克菲勒以比鋼鐵大王卡內基“乞丐變富翁”更為神速的速度,由麻雀變為鳳凰。

有人稱“洛克菲勒的吸引力簡直是不可抗拒的,像是宇宙中的萬有引力,質量和體積較小的天體必須接受大天體的牽引。”洛克菲勒身上所煥發出的神奇吸引力,從某種程度上說是1873年經濟危機催生的產物。為什麼洛克菲勒偏偏在經濟危機前後胃口大開,蠶食每一個他蓄謀已久的煉油廠,並不是洛克菲勒的吸引力有多強,而是被收購企業無奈的選擇。經濟危機切斷了他們的融資渠道,他們的資金鍊搖搖欲墜;同時由於經濟的蕭條,市場的石油需求急劇萎縮,這對於血液斷流的他們更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冷酷無情的洛克菲勒(2)

同時,洛克菲勒又從中作梗,佈下連環局,負隅頑抗的“頑固分子”不得不繳械投降。

在石油的原產地賓州,分佈著密集的煉油廠,洛克菲勒看準了這塊黃金地帶。他派出大量的石油掮客來到賓州要求以每桶4�75美元的超高價購買原油,而當時賓州煉油廠的約定出售價格也不過4美元。這些風塵僕僕的掮客受洛克菲勒的指使,四處放出“美孚石油公司每天將以現金收購15000桶石油”的風聲。

巨大的利好訊息讓賓州的原油業主們喜出望外,與標準石油公司簽訂過合同的原油業主們趨之若鶩。但是被洛克菲勒利好訊息衝昏頭腦的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洛克菲勒已經給他們設下了圈套。鑽入洛克菲勒圈套的原油業主們開足馬力,大肆開採原油。僅僅兩個星期的時間,標準石油公司就買入了20萬桶油。但此後,洛克菲勒宣佈中止以前以原定價格購買原油的合約。餡餅變陷阱,一不留神,他們捲入了洛克菲勒精心策劃的旋渦。面對他們的質問,洛克菲勒的回答殘酷無情,“石油原產地供過於求的狀況已打破歷史最高紀錄,這完全是你們的過錯。美孚公司從未有過價格不變的承諾,這在合約上是再清楚不過的。原油價格歷來時高時低,除非是瘋子才永遠保持每桶4�75美元的價格。如果你們再起訴,那我們將隨時奉陪。不過我要奉勸你們一句:每桶 2�50元。你們可以拒絕接受,但我要補充一點:到下個星期,每桶原油高於2美元我們就不買了!”

賓州的原油業主們“啞巴吃黃連”,陷入了騎虎難下的困境。本來經濟危機中就如履薄冰的原油企業滑入了破產的深淵,洛克菲勒只是象徵性的拿出少許資本,就買下了這些被“誘捕”的企業。

運氣好的時候,你如果把手中的口袋張開,就能接到天上掉下的餡餅。與其他在經濟危機中抄底的企業大亨相比,洛克菲勒屬於攻擊性和主動性都很強的抄底高手,他始終秉承“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的原則。他不具備足夠的忍耐力,慣於使用放短線釣大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