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最省時省力的抄近路了。
到19世紀60年代初,卡內基透過與投資賓夕法尼亞鐵路的投資者合作,逐漸跨入了富人的行列。有了財富的積累,卡內基瘋狂地渴望成為金錢的魔法師。
1865年,他重組了聯合鐵廠,組建了拱頂石橋樑公司,並嘗試貝西默式鍊鋼法。1867年,卡內基又涉足電報業,併購了太平洋暨大西洋電報公司,隨後他又把自己在電報業的股份賣給了西部聯合電報公司,從中賺了一大筆。卡內基最“聞名”的莫過於他的聖路易斯大橋,但由於他的團隊要麼是出色但善於走極端的業餘工程師,要麼是與他意見相左的運營夥伴,導致他的浩大工程一拖再拖,以至於連他的合作伙伴摩根都失去了信心,“我們很高興地聽說聖路易斯大橋有希望於年內建成通車……在過去的三年裡,我們聽到的都是同樣的說法。因此,我們無法對我們焦急期待已久的結果抱太大的希望。”而且,由於經濟危機,1875年,大橋公司宣告破產,持有債券的人看走了眼……
從卡內基一系列的大手筆可以看出,卡內基對財富有著急切而執著的追求,他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有利可圖的經濟熱點,他見縫插針的能力讓他的同行都歎為觀止。更何況,1873年的經濟蕭條,使曾經昂貴的資產開始貶值甚至一文不值,卡內基興奮得兩眼放光,他肯定不會錯過收割稻子的最好時機。
1872年,卡內基考察完英國幾個大型的貝西默式鋼廠之後,預見到規模經濟的良好前景。回國後,他籌資成立了鋼廠。但到1873年,經濟危機襲來,大量的外國資金被抽走,越來越多的銀行倒閉,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遭遇厄運,連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斯科特也來向卡內基求助,但卡內基卻以“家人到鋼鐵合作伙伴,有很多人都依賴他以尋求金融保護”為由拒絕了。卡內基對於斯科特的袖手旁觀讓很多人耿耿於懷,認為卡內基背叛了他的朋友,這是對人類道德的褻瀆。卡內基對此的解釋是,“這比到那時為止我所接受過的所有金融決策都要讓我痛苦。”不管他如何痛苦,他還是選擇了放棄在危機中遞給別人一根救命的稻草。
卡內基對資本錙銖必較,一方面源於危機時期他的資金鍊也趨向緊張,另一方面,他不想眼睜睜地看著大批的廉價資源被別人搶走。在他看來,“只有在經濟蕭條的年代,才能以便宜的價格買到鋼鐵廠的建材,工資也相應便宜。其他鋼鐵公司相繼倒閉,向鋼鐵挑戰的東西部企業家也已鳴金收兵,這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絕不可以失之交臂。”如果不與這些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失之交臂,他需要拿出足夠的美元才能贏得這場資本大戰。在經濟危機中,他的初級合夥人柯路曼兄弟以及他弟弟的岳父面臨破產,不得不把股份賣給卡內基。到1890年,卡內基兄弟公司吞併了狄克鋼鐵公司之後,取名為卡內基鋼鐵公司,一個巨無霸式的鋼鐵王國誕生了。
心理學家羅伯特·安東尼這樣告訴世人,“將自己的每一條優點都列出來,以讚賞的眼光看看它們。經常看,最好背下來。將注意力集中於自己的優點,你會在心裡樹立信心:我是一個有價值、有能力、與眾不同的人。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做對一件事,就要提醒自己記住這一點,甚至為此酬謝自己。”對於卡內基,最大的優點是善於從亂世中尋找任何可能找到餡餅的機會。一旦有了,他就會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掃除一切障礙,直到實現自己的終極目標。
到了晚年,他開始在意美國媒體對他“強盜大亨”的評價方案,於是改走慈善路線。他的名言“那些去世時仍然富裕的人是可恥的”至今仍然流傳。然而,除了這句名言,他如同鬥牛士般不顧一切抄底的精神,也在人類的史詩中炫目。
冷酷無情的洛克菲勒(1)
標準石油公司讓祖父發了大財,也許成了“美國最富裕的人”。在他的大半輩子,他同時也是最遭人痛恨的人之一。通俗小報抨擊標準石油公司的經營活動,指責它犯下了諸多罪行,包括謀殺,因為它毫不留情地致力於清除所有競爭力量,完善自己在石油行業的壟斷地位。
——《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出生於經濟拮据的家族,而他幼時的父親是個十足的騙子,在農民、商人、跑江湖買藥、江湖庸醫等多重角色中流轉,以至於洛克菲勒拒絕承認這個“還活躍在偏遠落地林區靠賣藥來矇騙鄉下人的騙子”為他的父親。
物極必反,或許是父親的示範效應,年輕的洛克菲勒給人的印象是冷靜、謹慎、勤奮和誠實。不過,無論他怎樣討厭他的父親,他還是靠從父親那裡借來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