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積累,地面文物毀滅到幾近於零。長沙作為中國唯一一個2000多年城址不變的古城,文化傳承也在此中斷,在歷史研究上造成無可估量的損失。人民流離失所,商業貿易、政府機關、學術機構等幾乎完全被摧毀。但這只是大摧毀的開始。從1939年9月至1944年8月,日軍發動了四次長沙會戰,轟炸長沙100多次。國軍在前三次會戰都獲得勝利並重創日軍。在文夕大火中損毀嚴重的長沙成為了一片廢墟。

當時《中央日報》的社論:“長沙近30年來,物質、人力欣欣向榮。全國都市中,充實富庶,長沙當居首要。百年締造,可憐一炬。”

偉大的抗日戰爭爆發後,實行片面抗戰路線的國民政府在正面戰場多次組織的大規模會戰,均未能阻止優勢敵人的瘋狂進攻。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後,日軍繼續沿粵漢鐵路南犯,進逼湘北,湖南由抗戰的大後方轉變為抗日的前線。11月9日日軍攻陷岳陽,繼向南推進至新牆河北岸,湘北門戶洞開。省會長沙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謠傳敵人即將進攻長沙,聚集在長沙的各軍政機關紛紛撤退。人心惶惶,一夕數驚。

在此嚴峻形勢下,蔣介石在長沙召開了軍政人員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基於對已經淪陷的重要城市未加破壞,資為敵用,實為失策的認識和對確保長沙信心的缺乏,會議期間,蔣介石曾指示張治中等人,如果長沙不保,即實行火燒。11月12日上午9時許,蔣介石侍從室正式指示張治中對長沙採取焦士政策;稍後,張又接到蔣介石“限一小時到”的緊急電報:“長沙如失陷,務將全城焚燬。望事前妥密準備”。

對於焚城阻敵的辦法,張治中雖曾提出過異議,但以蔣介石的專橫,張是不敢不執行的。張治中迭接蔣介石焚城的命令後,立即採取應變措施,指定省會警備司令部司令酆悌負責籌備,省保安處予以協助,警備第二團團長徐昆擔任放火總指揮,負責組織放火隊伍,準備放火工具。根據當時擬定的焚城計劃,放火前,先發布日軍轟城的訊息,以便於疏散市民,並施放空襲警報,由警備隊督促市民出城;放火時,以城南天心閣處舉火為號,全城同時行動。放火時間視日軍進攻長沙的情況而定,由酆悌親自掌握。按此計劃,徐昆迅速將警備第二團以3人為一組,編成100個放火小組,分發放火器材,調集大量消防車,灌人汽油,作為放火車,並在主要街道預備大桶的汽油和煤油等易燃物,有些牆壁上用石灰寫著“焦”字,或畫了其他縱火暗號,或用日文寫著對敵宣傳標語。

11月12日,即岳陽棄守的第三天,日寇先頭部隊已抵汩羅江北。謠言不脛而走,或說敵人已到新河(距長沙僅10多里),或說敵艇已距省河不遠等等。逃難的人流有如成群結隊的螞蟻,把城郊數十里內的稻田踩成無數的小道;被阻於水的,更是狼狽不堪,或忍痛拋箱棄物,或失足落水,葬身魚腹。

入夜,城裡到處關門閉戶,街上漆黑一團,偶然從門隙裡透出一點點燈光,或傳來幾聲小販的叫賣,淒涼萬狀。

深夜,全城戒嚴,行人絕跡,只有三五成群的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或提油桶,或提著小火爐,或拿著其他放火器材,緊張地竄到全市街頭巷尾,準備執行放火任務。正在這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緊急時刻,南門外傷兵醫院不慎失火。緊接著天心閣和一些地方也起火了。預先守候在各處的放火隊員一見天心閣的火光,紛紛將點燃的火把投向油桶或居民的房屋。頓時濃煙滾滾,火光沖天,熱浪灼人,爆聲陣陣,美麗的長沙古城頓成一片火海。

焚城的計劃是嚴格保密的,焚城的行動又是在沒有得到命令的情況下發生的。故當火起時,留城的老百姓尚在睡夢中。及至從夢中驚醒,還以為是日軍打進城來了。正準備奪路逃命,但烈火已經臨門,大多數的街巷已被煙火封住。熊熊大火中逃命的人們,在擁擠和混亂不堪中,有的被人群踩死,有的被汽車壓死,有的被大火活活燒死。一位60多歲的老太太被大火逼進水缸後慘死。一位帶著孩子的母親躲進水缸避火,雙雙被活活煮死。30多名餘太華金號員工躲進防空洞,全被烤焦致死。淒厲的哭喊聲,恐怖的嘶叫聲,連同建築物燃燒時的爆炸聲,交織成為一個悲慘世界。

這場恐怖而又無情的大火一直延燒了兩天兩夜,造成了空前的浩劫。全城80%以上的房屋被燒燬,原來繁華的街道變成斷壁殘垣,學校、銀行、工廠、商店毀於一旦。據國民黨湖南省政府統計室編印的《湖南省抗戰損失統計》估計,大火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0多億元,相當於抗戰勝利後的1。7萬億元。據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