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而今呢?如今百姓的生活,比其大明的前五十年而言,彷彿就沒有什麼變化,甚至於,有些地方的百姓,都已經不再擁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隨著制度的陳舊,隨著那些監察機構的老邁或者說是不作為,漸漸地使得原本快捷靈便的政府機構變得臃腫了起來,同樣,那些官員在缺乏足夠的監督和管理下,也漸漸的被他們所擁有的權力所腐化。
朱祁鎮借用了後世的那篇少年中國說中的一些經典的段落,最終,朱祁鎮離開的時候,聽到的不再是質疑,入耳的全是那些天子英明神武,陛下聖明等等之類的吹捧之言。
“陛下,您莫非在一開始,就想著要這麼做?”回程的路途上,袁彬回想起朱祁鎮之前在國子監的那頓忽悠,不但給那些監生們戴了一堆的高帽子,吹捧了一番這些學子,又扔下了那麼一大塊的骨頭。
想來,朱祁鎮真把這道旨意明發天下,不知道天下的讀書人,會有多少人淚流滿面望北而拜。
“本來嘛,咱們大明朝的科舉之制,早就該變了變了。”猶自在為自己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手段而得意的朱祁鎮笑了笑,語氣卻並不輕鬆。
第三百五十四章 天下歡,生新憂
朱祁鎮在那國子監內所說的那一番話,只不過經過了短短的不過三五個時辰的功夫,就傳遍了整個京師,不管是那些尚書在私塾苦讀,又或者是流連於勾欄吟詩作對的那些讀書人,又或者是正在衙門裡邊辦公,在府內邀朋聚友的官員,也皆盡聽聞了這等訊息。
整個京師就如同被那海嘯捲過了般,霎時之間沸騰了起來。無數聚集在京師計程車子們紛紛地相互打聽詢問著訊息的真實性,而那國子監更是被數以萬計的讀書人給團團圍住,國子監的那些官員們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走出來,向著這些讀書人們解釋,朱祁鎮這位大明天子的的確確是在國子監內說了這番話。
也不知道有多少的讀書人聽到了這個訊息之後喜極而泣,更多的人則是縱酒狂歌,彷彿自己已然能夠邁上了那條金光大道一般。甚至有些訥於言而敏於行的讀書人壓抑住內心的驚喜之後,去那些書館裡邊尋找起了一些雜書來讀,哪怕是還不明白清楚朱祁鎮到底要設立哪幾個科目,但是,算學這是肯定的。
一時之間,原本那些書館裡邊少有人問津的那些算學之後,幾乎被那些讀書人給搶購一空,倒真有了洛陽紙貴的架勢。
而那些官員們聽到了這個訊息之後,反應也各不相同,但是幾乎所有的官員在聽到了這個訊息之後,在第一時間內,保持了沉默。因為這些官員可都不是傻子,若是誰要是敢在這種時候跳出來,揚言反對朱祁鎮增開科目之舉。
那他這樣的做法,完全就是在斷掉許許多多讀書人剛剛看到的一條金光大道,可以想象得到,京師之內,數以萬計的熱血青年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
想想吧,在大明朝這種政治寬鬆的時代,作為官員,你真要惹毛了讀書人,那你就等著吧,不把你扒皮抽盤,也定會讓你名聲掃地,而且想一想,這些讀書人可都是來自於大明的全國各地。
大明朝絕大部分的官員也同樣是透過了科舉進入的官員,這些年輕人裡邊,作為他們的後輩,同鄉,自然是會大加提攜,誰也都希望自己在官場上能夠多上幫手。
可是你要惹毛了那些還沒有進官場的讀書人,他們的後臺會怎麼看待你,一句話,名聲掃地是一回事,可是你在官場裡邊受盡同僚排擠的話,可以說,這一輩子也就到了頭了。
更何況,這件事情,還是朱祁鎮這位聲望愈隆的大明天子的意志,雖然之前,朱祁鎮在對待朝臣的態度與行為上,看起來頗有仁君風範。
可是,在那之後,石亨、張軏等擁朱祁鎮重新登基的功臣們,因為一些小事情,居然被朱祁鎮勒命閉門思過,甚至還削了好幾名官員的實職,到最後,堂堂的石大將軍,居然被髮配至了遼東邊鎮去,當一個莫名其妙的欽差,前去查視那女真侵擾大明遼東邊鎮之事。
而至於那張軏,同樣被髮配往南京,成為了南京錦衣衛的頭子,按朱祁鎮的旨意的意思就是,讓那張軏去南京可不是因為被貶去養老,而是讓他去監造寶船,為天子耳目監控江南。
話說的漂亮,可是這樣的下場,讓大明官場上的這些官員們都不由得有些膽寒,在這些官員的眼裡邊,這找去找其他官員的茬,挑別人的刺,然後把跟自己親密的官員拱上位置,這樣的行為,只不過是大明官場上的常例和慣例,可以說是早已經習以為常的事。
可是卻惹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