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開篇語

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走過了漫長而艱辛的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有識之士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富強而進行過百折不撓的探索。先驅者一片血忱,畢路襤褸,回望歷史,啟迪新思。

有一群人對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他們不是社會革命的風雲人物,沒有過震耳發饋的吶喊,沒有過血雨腥風的斯殺,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傑都被雨打風吹去,這些人卻默默地在中華民族歷史變革的程序中;留下了許多長遠的記憶和深深的印跡,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在許多領域裡;還在他們奠定的事業基礎上前行,這一群人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學生。在這些留學生中,有一位出身於平民之家、終生奉獻在中國交通事業;特別是鐵路事業上的科技驕子——詹天佑。或許更多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國鐵路之父”,其實,他的人生畫卷;正映照著近代中國苦難歷程的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如夢如幻。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國前期最具國際知名度的中國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響的中國歷史人物之一。他的成長史,他的家國情,映照著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多彩的歷史畫卷。

一個靜靜的黎明,我披衣起床,走到窗前,推開窗簾,一股清涼的空氣迎面而來,東邊天際,啟明星正在悄悄地往天頂上移動,沒有霞光,整座城市都籠罩在靜秘的夜幕裡。在大都市是聽不到雞鳴的,更聽不到犬吠,偶然從遠方街上傳來一兩聲汽車聲。沒有了白天的喧鬧,思緒卻在翻飛。多少年了,我一直想寫一部反映我國科技人物的傳記,從事科技史教學和研究多年的我,無數次地將中華民族的歷史軌跡與世界歷史程序的脈絡進行比較,深深地感受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巨大推動作用,更清晰地看到科技人物在這方面獨特的影響。寫書的計劃在心中蘊釀了許多年,與那麼多寫作界的前輩交流過,去過無數次圖書館,走訪過詹天佑的親友,收集的資料讓我找不到地方堆放,多少次拿起筆又放下筆,從何寫起呢?我的腦海裡;又一次想起了百多年前廣州的西關,想起了淪為英國殖民地不久的香港,想起了清末幼童在上海出洋肄業局封閉的嚴酷生活,想起了茫茫太平洋上中國號火輪孤獨的船影,想起了明治維新後不久的日本橫濱港,想起了美麗的夏威夷海島,想起了舊金山當年的皇宮大飯店,想起了拖著辮子的中國官派留學幼童被美國人看作“中國女孩”的有趣情景,想起了幼童們第一次坐著火車賓士在美國西部大草原上歡快的旅程,還有美國家庭友善的環境,美國東部哈德福的城市風光,夏夜班丹湖的燭光晚會,深秋避難山教堂催人淚下的告別歌聲,尼亞加拉大瀑布壯麗的風光,幼童們告別美國時精彩的棒球競技場景,上海黃浦江低沉的吟唱,福州馬尾海戰漫天的硝煙,廣州長洲島上黃埔實學館裡學生與老師平等討論的場景,南國海疆萬里波濤,天津老碼頭忙碌的景象,我國早期的津墉、京奉、京張、張綏、川漢、粵漢鐵路上詹天佑和他的同學、同事們匆匆的身影,灤河大橋、八達嶺遂道、鄭州黃河大橋、濟南黃河大橋、廣州黃沙車站、宜昌川漢鐵路的慶典等許多可以載入歷史史冊的撼人場景,還有海參威的茫茫白雪,哈爾濱的寒鴉悲鳴,漢口那個令人悲傷的黎明,一個個畫面,一組組鏡頭在腦海中浮現。我無法抑制心浪的翻滾,開啟電腦,舞動著並不十分靈敏的手指,在鍵盤上跳起了被朋友們稱為“單指彈”的手指舞。

整理思緒,我首先想起了一百多年前的上海黃浦江碼頭不遠處“大清出洋幼童肄業局”那個清幽的庭院。 txt小說上傳分享

香江初試(一)

一、香江初試

1871年,在中國近代史上是相對平靜的一年,兩次鴉片戰爭給中國知識分子造成的心靈激盪正逐漸趨緩,太平天國運動的餘波正被洋務運動的新潮推平。

這一年夏天,在十里洋場的上海,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平民百姓,大家都在議論著一個不平常的話題,那可是一傳十,十傳百,大街小巷都在議論著,儘管天氣熱得發燙,但人們對這個話題的熱情不減。這起因於一則官府告示。

北京城裡正值盛年的慈禧太后和年少的同治皇帝在曾國藩、李鴻章等封疆大吏的推動下,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擬選派120名家世清白、聰明穎慧的幼童,分四期赴美留學,學習西方技藝。首期要招收十二至十五歲的30名幼童,在上海專設幼童出洋肄業局,學習漢文和英文,再派往花旗國(美國),留洋十五年。上海各個官衙門口張貼的告示說的正是這件事。這可是絕對的奇聞,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