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他沒有選,他不相信課堂上能給他多少有意義的東西,他選擇的方式是自學。
他的自學能力很強,上中學的時候,他總是在開學之前把課程先學一遍,等到人家開始學了,他就去玩電腦。所以儘管他的學習成績常常不如別人,但是他學會了學習。現在,他故伎重演。他的“教室”在學校的圖書館裡,他的“老師”是全世界圖形學領域裡最有成就的科學家。他整天泡在學校圖書館裡,先是一本一本地看,速度很慢,但是他很投入,速度也越來越快,後來是一個書架一個書架地看。圖書館裡幾百本計算機領域的書都被他看完了。
沒有誰給他留作業,也沒有誰給他出考題。他用了極大心血去學習的東西,通常都不在學校的考試和學分範圍之內,他並不在乎這些。而學校設定的課程,他只在一些最重要的基礎課上花時間,比如高等數學,其餘大多數課程,他只在考試之前突擊一下,拿到學分就可以了,有的時候拿不到學分,他也不在意。“我關心的是我到底學到了什麼,考試多少分我從來都不關心。”
。 想看書來
大腦主動指數:主動和被動大不一樣(2)
有時候你想起學校的情景,一定會很奇怪。大家生活在同一個教育環境裡,似乎沒有人能改變教育的環境,但是你只要改變對教育的看法,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與眾不同的人。
到了大學的最後一年,耀華已經進入這樣一種境界。儘管他在教學大綱規定的課程中成績平平,但他在計算機圖形學領域中的知識和能力,不僅非一般本科生可以相比,即使那些碩士和博士生也很難超過。
正是這個事實讓微軟對他發生了興趣。
“走進微軟的時候,我很自信。”這個連本科還沒有畢業的學生這樣說,“我不認為那些碩士或者博士比我強。”
對他來說,在微軟的實習是一個新階段。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在大學三年苦心學習的圖形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研究中。那些天一想到他的“數字水”,耀華就特別興奮,深夜睡不著,白天不吃飯,腦子裡面不斷冒出新想法,一有想法就忙不迭地跑到計算機前去試驗。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構成“大腦主動指數”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是,熱愛和激情。其公式如下:
大腦主動指數=熱愛×激情
有一天,有個記者和他討論這個問題。他有些靦腆又有些得意地說:“如果把我的學習時間算一算,那麼我在計算機上花的時間,要比其他所有科目的總和還要多。”
“但是你總要完成學校的課程,透過考試呀?”
“相比之下,我更關心自己的實力,至於考試什麼的,我不是特別在乎。”
“聰明的學生不一定都有自覺的意識,但是很自覺的學生一定是聰明的。你認為你很聰明嗎?”
“不。我就怕人家說我聰明,至少那些考上北大的學生比我聰明。如果你今天要我談論什麼天才,我可一句也說不出。我覺得一個人是不是天才不重要,能力強不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主動,是進取,是把潛力發揮出來,才能與眾不同。”
“與眾不同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呢?”
“事實上這也需要勇氣。大多數人很難擺脫成績啊、考試啊、名次啊這些東西,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在做自己要做的事,而不是別人要你做的事,那麼考試就不重要了,名次就不重要了,名牌大學就不重要了。你就會有一種強烈的主動精神。”
“你很幸運,沒有名牌大學,沒有很高的學歷,卻找到了好工作。”
“是啊,像我這樣的人很少。這樣做的風險的確很大。當初我也沒有怎麼細想,要是細想想,有多少人敢這樣冒險呢?”
胡耀華長嘆一聲,結束了自己的故事。
為什麼學習越好的孩子主動性越差(1)
西方有一種說法:A等生是被人管的;B等生是管人的。
——朱文力
“西方有一種說法:A等生是被人管的;B等生是管人的。”朱文力說。
同樣的意思,在中國有另外一種表述。爸爸對兒子說:“你們班上學習最好的那個同學,將來是你兒子的家庭教師;學習最差的那個同學,將來是你兒子的老闆。”
有很多人不同意這種說法。他們會說,這是那些學習差的人在自我安慰。可是朱文力講這話的時候,那副表情與其說是在“自我安慰”,不如說是在“自我反省”。微軟的另一個研究員,張黔,第一次聽到這個說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