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部分

如此一來,這道教就成了大唐的國教,也成了皇室家族的宗教。徹底的將道教綁在了大唐朝的戰車上。真是好算計。

——————————————————————————————————————————————————————————————————————

今日兩更,第一更。求三江,求收藏。唐朝道士歸宗正寺管理確有此事不過是在唐高宗時期。

另:感謝大成練氣士、xiadayu100、南閒隱士、houguangye幾位朋友的打賞。非常感謝。

75 佛道論爭(完)

75佛道論爭(完)

道教成為了國教,自然是有好處的,起碼信徒和香火與日俱增是肯定的。但是要知道捧得越高,摔的越慘。一些基礎性的東西對於當前的道教來說是很缺失的。比如香火錢的去處。比如道教的科儀,再比如缺少實際的統一目標。要知道越是基礎的東西越為重要,道教的發展必須是要靠這些基礎一點一點的累積起來,這縱然直接將道教提升到高位,恐怕不是什麼福事。

不過福禍相依也不用黃俊明去多想,順其自然,任其發展就好。在發展中找出漏洞,隨後補上漏洞才是最好的辦法。反而黃俊明覺得,這佛道論爭雖然還未結束,但也用不上他和他這天仙宮什麼事了。之後也無非是佛道兩家的小輩們站出來,你咬我一口,我咬你一口。所以也不再去關注,反而研究起李世民的登基大典來。

果不其然,幾天之後,佛教大敗的訊息傳到大唐四處。李淵也下令天下道士歸宗正寺管轄。這可興奮了一大批的修道之人。痛打落水狗這種事情誰都愛做。不過也有些道士偷雞不成蝕把米。但這都不是黃俊明所關心的。可不知怎的,卻將儒家也捲入到了這場佛道論爭中,這就讓黃俊明不得不去關注了。

這事還得根據法琳貼在傅奕家大門前的那張告示說起。告示中其實本來沒有儒家半點關係,只是提了一下週武帝三教分次一事。按照周武帝當時為三教制定的順序,應當是道、儒、佛。佛教是三教中最末的宗教。而法琳所說三教至尊也是佛教,巧的是傅奕的家周邊本就有許多儒生,當其中一個儒生髮現這點之後立即將這話傳了出去,這樣一來可就亂了套了。

自古以來炎黃大地上儒道二教本無太大的衝突,甚至有些相容幷蓄,互相納補的意思。很多儒生都信奉道教,很多道士也對儒家典籍瞭解甚深。再說孔聖人還和老子請教過學問呢。所以儒道兩家孰先孰後,眾儒生們絲毫不去在意。全然等同於自家兄弟爭大小。但是現在佛教反而口出狂言是三教中的至尊。這可讓眾儒生門大為惱火。

按照儒生的說法,其實也很簡單。佛教來自於天竺,乃蠻夷之教。蠻夷文化不及華夏,蠻夷之教自然也就不及華夏,所以不能信奉佛教。佛教也必須排在儒道兩教之後。再者孔丘,老子都出生在東方,為木,屬陽才造成了儒道兩教的建立。西為金,屬陰,是佛教發源的地方,陽尊陰卑。所以儒道優於佛教。

這樣一來佛教自然不願意了。於是一場道、儒、佛的三家口水戰緩緩地拉開。要知道儒生雖然對佛經道經的理解不是很深,但勝在會引經據典。道教的道士雖然不會辯論,但對經典研究的比較熟悉。於是儒道之間再度聯合。反觀佛教,人家早就有說佛經是越辯越明。所以自然來者不拒。

這樣,這一場佛道論爭就成了拉鋸戰,一邊儒道兩家準備不足,時常戰敗。另一邊佛家僧眾流失,缺少中流砥柱。自然就這樣掛在了那裡,在者儒釋道三家各有特色,論戰往往也成了不記後果的揭短揚長。

“師尊,外面都吵翻天了,為什麼我們天仙宮不去制止他們呢?”天仙宮百年殿內,金蟬子像個問題寶寶似的問道。手中還擺弄著一個熟牛皮圈。

黃俊明身前又是亂亂糟糟的一圈圖紙。手裡還掐著幾張。聽到金蟬子的問話出聲說道:“金蟬,你幾天沒讀經書了?”

“這不幫師尊您咕噥這些東西呢麼。嘿嘿,弟子今晨還讀了呢!”金蟬子討好似的說道。

“既然最近有讀經書,你可知道,善者不辯,辨者不善的含義?”黃俊明佯作發怒,舉起手中的幾張紙向著金蟬子的腦袋打去。

“弟子當然知道,善者不辨,辨者不善出自《道德經》的第八十一章,原文說的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辨,辨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這句話告訴我們成實的話不一定好聽,好聽的話不一定誠實。世間的好人不一定會花言巧語,能言善辯的人不一定是好人。聰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