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尋找最恰當的結構和敘述方式。這樣,因為表現物件——人物的本質差異,結構形式和敘述方式就呈現著各自的架構和形態,不拘一格,也難見熟路。《約會》是柏楊短篇小說中篇幅較長的,寫一位僑居國外大半生的六十七歲男子回到曾經發生初戀的小城,於重病在身而不顧,夜裡重新踏踩曾經與戀人走過的一個又一個角落,回嚼如酒如詩的初戀的美好,在一個越過半個世紀的老人心裡引發的複雜感受。整篇作品就只有這個老人,沒有矛盾沒有伏筆,這是很難寫的一種結構。我卻看到在這樣單調的時空裡,柏楊把一個人的情感體驗寫得動人心絃,而敘述方式也讓我聯想到意識流文體,卻又不是。一個短篇小說,一個單調的時空背景下的老人,寫得如此自如又如此令人感傷,真可見柏楊筆下功夫,也是我前述的以描寫物件選擇結構和敘述方式的別具一格的文字。與這個短篇構成對照的是《夜掠》,也是從出場到謝幕只有一個人物,卻是一個年輕的女性,一個自我頓悟了因自強自尊而耽誤了婚戀的女人,用一種近乎變態的自我懲罰的方式做一回自我放縱,夜間出遊,尋找隨便遇到的男子,尋找被強暴的快感,結果卻被一個醉鬼吐得滿身滿臉……單從結構說,以一個人物的單獨行為構成一篇小說,把一個複雜的心理和情感寫得如此生動逼真,真是讓我欽佩。另有前述的《秘密》,就其豐富的故事背景和內容,也許可以展開一部長篇小說,柏楊卻把它裁剪成不足萬字的短篇小說,時間僅只半個夜晚,空間是一個家族花園,以兩個戀愛男女現在時的行為,一步一步揭開過去時的一樁慘烈的家庭悲劇,把一對毒如蛇蠍的男女的醜惡靈魂展示出來。這個結構和敘述方式,非大家手筆想能做成。
我甚為敏感柏楊小說的語言,簡潔乾淨,緊緊把握著人物的心理走勢和情緒脈絡,達到一種準確到位而又絲毫不過不及的敘述,也達到揭示人物心靈隱秘刻畫個性的藝術效果。沒有一句廢話,也不見遊離人物心理動向之外的一句閒話。我之所以對此尤為敏感,是常見某些小說裡不著人物裙邊髮梢的廢話閒話多餘的話,作者不管筆下人物此刻心理的冷暖,只顧自己隨著興趣和性情離題三尺地賣弄,把敘述的大忌變為得意。柏楊的敘述語言和描寫語言,都把握著一個藝術的度,這個度決定於筆下的人物,這也應是如何把短篇小說寫得短的一條途徑。另,語言的簡約和含蓄,應給讀者豐富的想象餘地和再創造的開闊空間,確也是作為作家基本功力不可輕而大意的事。《重逢》裡我已列舉過的那個出獄的男子,在火車上意外撞見妻子,柏楊只寫了“頭等車廂”的環境,再寫了妻子“塗了鮮紅蔻丹的手指”,這樣的細節,再不做多餘的介紹,就讓讀者理解到妻子為什麼會倚到那個男人的肩頭了,把複雜的過程全部省去了,留給讀者關於情感的分量和價值再審視的一個含蓄而又嚴峻的空間。讀到此處,我確切領悟出,含蓄既是一種語言功夫,更是柏楊獨稟的語言智慧,一種天賦的自然呈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柏楊回到西安,走後我才知道,陝西作家協會搞聯絡接待的同事說,無法與我聯絡上。我那時住在西安城東郊一個偏僻村莊,不通電話,我便錯失了拜見柏楊先生的機會,甚以為憾。許多年後,我係統閱讀柏楊的小說,這種積久的遺憾得到很大的補償,不敢說全面,我已經在精神內質和心理氣脈上,得知到了柏楊。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到過我的體驗,想要了解和學習一個作家,最好的途徑是閱讀他的作品。道理很簡單,作家可能在社會生活中因種種因由隱蔽某些觀點,甚至堅不吐口;而在稿紙上,作家總是煞費苦心傾其所有能耐,把自己關於社會關於人生的理解和體驗展示出來,那一行行文字中就呈現著作家的思想和人格。我閱讀柏楊的作品,也在閱讀柏楊;我被一篇篇小說的多是悲劇人生的人物感動著震撼著,也被關注著並把社會生活的不公和人性裡的惡展示出來的柏楊先生的人格和思想震撼著感動著,一個令人敬重也欽佩的柏楊的風骨鑄入我心裡。
柏楊的小說,全部面對社會底層的各種生活位置上的男女,又都是不合理社會結構里人的無能逃脫的悲慘人生,還有人本身的醜和惡給他人制造的災難;即使如愛情範疇的小說,也是更多地透析著上述兩方面的決定性背景和因素。我便看到柏楊面對這些悲慘人群的凜然姿態,把這些人的命運遭際訴諸文字,向社會抗爭和吶喊,柏楊的思想,柏楊整個的情感傾向,柏楊一雙冷峻的眼光的關注點,都在社會大眾人群裡。這樣的作家,我是引以為敬重和欽佩的。2007年9月11日於二府莊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