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們的前途卻並無影響。

從此,克林頓抽大麻卻沒吞下去成了年輕人的一個笑料,但他到底逃過了這一劫。

但隨之而來的便是他的“逃兵役”問題。連帶著還有他在美國國內和英國倫敦組織過反對越戰示威,甚至妄圖放棄美國公民資格,申請英國護照的舊事。

美國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適齡青年除了主動要求參軍之外,如果因國家需要而被徵兵,也履行公民義務。抗服兵役是違法的。克林頓反對越南戰爭,更不想去參加赴越南作戰的軍隊。所以他選擇了一個聰明的不違法的做法———他離開美國,跑到歐洲去讀大學。也是在國外讀書期間他參加和組織了反對越戰的遊行。

逃服兵役當然會被以布什為代表的從戰場上回來的老一代美國人看成是一種怯弱行為。但他們卻無法主宰更多的與克林頓、希拉里一樣反對越戰的年輕人的看法,而且克林頓公佈了他在牛津時寫給阿肯色大學後備軍官訓練隊負責人尤金·霍姆斯的一封信,並且在曼徹斯特的一次集會上說:

“這場選舉的品格問題是誰真正願意公開闡明如何改變你們的生活。只有你們才能決定這場選舉要解決的問題。這個權利屬於你們,不屬於其他任何人。”

無疑,克林頓的逃避兵役是在當時的情景下采取的無奈之舉,而且他要帶領著新一代的美國人實現經濟的復甦,只此一點也足以消弭他歷史上的微不足道的“汙點”。他從從容容地解決了共和黨提出的這個具有人格攻擊性的難題。

當然,共和黨抓得更多的還是他在私生活上存在的問題,因為他幾乎總是處於桃色新聞的包圍之中,當然,在希拉里的鼎力協助之下,他們也最終成功地化解了一場對選舉而言生死攸關的桃色危機。

一著不勝,他們自然把攻擊的目標轉移到希拉里的頭上。“甜餅與茶”風波的產生自然與希拉里說話不慎有一定的關係,但共和黨的尋釁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共和黨首先挖掘的是她過去的一些關於兒童權利的學術文章,然後根據他們的所需斷章取義地予以歪曲和批判。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裡奇·邦德將希拉里漫畫成一個好打官司、將婚姻奴隸制、慫恿孩子們控制他們父母的女權主義者,而實際上她根本就沒幹這種事。帕特里克·布坎南則攻擊“克林頓(希拉里)體制”的議事日程,他聲稱他們首先乾的將是允許墮胎、同性戀和婦女參戰。

當然,希拉里在競選之初過高的熱情也確實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是她在競選總統,或者至少認為她的行為對她丈夫的地位構成了本不應有的威脅。

起初她似乎不大清楚她並非競選者本人。並不像一棵盆栽的棕櫚樹一樣站在一旁,她喜歡大談政策問題。在新澤西州曼徹斯特一間居室裡,眾人一塊喝咖啡,愉快地閒談著食品雜貨店的物價,希拉里卻突然說起了一篇關於嬰兒死亡率的論文。有時她介紹她丈夫所用的時間比她演講的時間還長。她和他其實早該知道“人們稱我們買一得二”之類的俏皮話會惹怒傳統主義者。

即使是她出於對女兒切爾西的愛而試圖使他女兒不受公眾注意的自然慾望也遭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公眾認為她過於看重其精幹律師的身份,而輕視了妻子和母親的角色。在新罕布什爾初選角逐時,希拉里把女兒留在小石城,不讓她出來和他們一起全家亮相,以至她得向持懷疑態度的公眾表明,克林頓夫婦確實有一個孩子。希拉里還抑制了自己的反感,允許《人物》雜誌刊登切爾西的側面像,雜誌上還登載了有關他們的種種輿論的摘要,內容從使他們感到刺耳的問題到普通生活事實問題都有。

第五章 白宮之門向她敞開五、布什的戰術:抓住希拉里(2)

1992年8月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成了一個充滿仇恨的高度集中的對希拉里進行攻擊的集會,他們毫無顧忌地把希拉里歸入美國職業狂中,並把女權主義者們所有的缺點匯合在一起向希拉里開火。

混雜其中插上一槓子的是瑪麗琳·奎爾,她爭辯說:“大多數婦女並不希望從她們的本質天性中解脫出來。”她和她丈夫副總統丹·奎爾就是活的證據,他們證明了並不是每個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都“參加過示威遊行、逃避現實、吸毒、參加性革命,或者逃避服兵役”。

然而在她攻擊希拉里時,卻沒有提到她的丈夫,像千萬個其他在越戰時期成年的年輕人一樣,曾經用加入國民警衛隊的辦法來合法地逃避服兵役。她還對克林頓夫婦分屬不同的教會一事嘮叨個沒完,卻忘記了1988年的一件事:當時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