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1部分

並以此謀生。但現在我不跟你說,我聽你的話。回家陪老婆孩子去。”

趙興連忙招手阻止:“別走,說到那幅古畫,似乎你家清照還沒付錢,她可是打著我的旗號去賒賬的,你可不能不管。”

李格非頭也不回,邊走邊嚷嚷:“分明是個假貨,還想讓我掏錢,還是我家清照聰明,這錢就不付了。”

趙興在後面衝李格非嚷:“可也不能養成你家清照的壞習慣。萬一今後她習慣了到我家鋪子張口要東西。還不付錢,這怎麼辦?她可不是我傢什麼人。我可不想替趙挺之養活他兒媳。”

李格非把這話當作耳旁風,万俟詠見趙興眼角掃來,他慌忙拱了拱手,神情專注地衝李格非地背影喊:“文叔,等等我,今天的公文,還有幾個字句要斟酌一下……”

這兩人溜地比什麼都快,他們這一吵鬧,趙興從悲傷的氣氛中走了出來,他揹著手回到自己的後院,再度向廖小小房間走去……

三日後,廖小小病逝。趙興隨後收養了一名孤兒,取名趙寥,以廖小小為他的養母。此後一段時間,他似乎無心辦公,每天只在後院與妻妾孩子作伴。

正月,京師汴梁舉行了盛大的獻俘太廟儀式。這是大宋朝百餘年來第一次開疆拓土,令小皇帝感到非常自豪,他隨即下令將這一年地年號改為“元符”。在隨後的正旦大雪中,小皇帝也格外大方,給汴梁城百姓補貼的炭薪錢增加了一倍。

稍後,端王趙佶的書信傳送到廣州。在獻俘儀式上,他加司空銜,改昭德、彰信軍節度使。

這封信是高俅寫的,在信中,端王回答了趙興此前的詢問,他先是抱怨自己手頭緊,而後很無奈的答應趙興:既然廣州實行士紳一體納稅,作為封地在端州的宗室王爺,他同意趙興的請求,願意交納海貿稅。

但緊接著,他又再三確認:趙興在來信中說,一旦官紳一體納稅,會增加端州地收入,是不是會讓他地進項增多,如果趙興做不到這一點,他這位宗室王爺就要祭起祖宗大法,拒絕繼續納稅。

與宗室王爺交流的事情,不能讓外人知道,趙興只能躲在密室自己琢磨,他搖搖頭,輕聲地說:“又是一個只顧眼前利益的人,他不知道,民族的血性要用公正培養,沒有公正則沒有民族血性。因為沒有公正,培養的只能是欺善怕惡、趨炎附勢。

有人納稅了,享有特權的人以不納稅作為身份象徵,這不是公正……罷了,趙家江山,**什麼閒心?既然他答應了,就不能讓他太為難,我只需要他一個表態而已,而後象徵性的徵收一點吧……“

趙興隨即召喚《海事新聞報》編輯,令其發表趙佶的書信,在這封經過趙興潤色的端王書信裡,端王表示:鑑於朝廷與西夏大戰,各處協餉沉重,身為宗室王爺,端王決定遵從廣州地方發令,在海貿上與官紳一體交納稅收……

端王這一表態,讓廣州一帶本來心存抵抗的官紳徹底打消了抗拒念頭。是個官紳又怎麼樣,連王爺都正常納稅了,官紳們怎能例外……隨後,廣東、廣西開始實施新的、官紳一體納稅的《市易法》。

端王這一表態,也讓朝廷在其他各地徵收協餉的工作順利展開。不過,據京城傳來地訊息,端王這一舉動似乎在宗室裡很不受待見,其他的宗王很不滿意地附和了端王的行動。他們很想罵端王一通。但因為宋代對藩王較多壓制,且宋朝的御史得罪不起,那些宗室王爺只能滿懷著怨氣,忍下了這口氣。

不出趙興所料,端王這一舉動也給自己帶來了巨大地聲譽,御史言官對他這一舉動交口讚揚,小皇帝也將這位小兄弟叫到宮中,狠狠誇獎了幾次……

在京城掀起的波瀾還沒有平息的時候,趙興迎來了環慶路上派來的四千火槍手。這是章委託趙興培訓的,原本只有三千名額。但章知道趙興這裡手頭也缺兵。所以他慷慨的多贈送了一千人。那額外多出的那一千人是打算在廣東安置的,所以那些人都拖家帶口。

見到這些環慶兵。趙興才知道自己在環慶一帶的名聲實在好的不得了。環慶軍屬知道要前來投奔這位昔日地“安撫”,原本要返回環慶地三千兵勇也耐不住了。章則以為:反正那一千人的家眷沒個數,誰想往其中夾帶自己地家眷都許可,結果,整個隊伍膨脹到三萬五千人。平均每個兵勇攜帶了九名家眷。組成了一隻變態數量的遷移部隊。

這些人穿越中原走到揚州花了四個月,而且由於開銷龐大而超支嚴重。等他們好不容易到了揚州,趙興看在那準備留下的那一千士兵份上,替他們支付了坐船的費用,這樣一來,他們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