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再也不能承擔得起進口所需商品的費用,因此它最終被迫向外部世界開放自己的市場。此後,墨西哥的民族工業紛紛倒閉。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2章 戰略——新的必然趨勢(10)
同樣,日本也試圖保護自己的企業和工業,他們將外國企業擋在門外的同時,還創辦了少量極具競爭力的出口企業,然後以較低的成本或免費向這些企業提供資金,從而使這些企業具有巨大的競爭優勢。由於大量日本企業和行業(特別是金融產業)不具備全球競爭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也誘發了1999年在日本發生的經濟危機。所以,戰略必須接受一個全新的基本原則,即任何組織(不只是企業)必須按照業內表現優異的企業(無論在世界的哪個地方)設定的標準對自己進行評估。
經濟現實和政治現實日趨分化
在世界性的結構調整和變化莫測的時代,在制定戰略時要考慮的最後一個基本原則是,經濟現實和政治現實正日趨分化。
世界經濟日趨全球化。國家疆界成為阻礙全球化發展的成本中心。如第1章所述,企業和越來越多的其他組織再也不能按照國家經濟和國家疆界規定自己的經營範圍。他們必須站在世界的高度,按行業和服務定義他們的經營範圍。
但同時,政治疆界並不會消失。事實上,歐洲經濟共同體、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或南方共同市場(Mercosur,醞釀中的南美經濟共同體)等新興的區域經濟體,是否能在事實上削弱政治疆界的作用還值得懷疑,更不要說取而代之了。“主權消亡論”在1918年之前就出現了,至今仍不絕於耳。但是,在政治生活中還沒有什麼能取代國家政府和國家主權。事實上,自1914年以來,分裂的趨勢就愈演愈烈。1914年以前統治世界上最大疆域的帝國現在已經土崩瓦解,它們是奧匈帝國和土耳其帝國、大英帝國、法國、荷蘭、葡萄牙、比利時、橫跨歐亞大陸的沙皇俄國和蘇聯。同時,由於財富和資訊呈“跨國”分佈之勢(實際上指它們不存在任何國籍問題),因此面積不大的政治體擁有持續發展的經濟實力。從1950年起,許多超小型國家相繼成立,它們有自己的政府、軍隊、外交部門、稅務和財政政策。然而,我們迄今為止沒有看到出現任何全球性組織的跡象,甚至在經濟領域也沒有出現控制全世界完全無序流通的貨幣的全球性中央銀行,更不用說控制世界稅收和金融政策的全球化組織了。
�1英里=1�609公里。即使在跨國經濟體中,國家政治仍舊制約著經濟理性(economic rationality)。例如,儘管歐洲經濟共同體已經成立,但是事實證明,如果要關閉一家在比利時多餘的工廠,然後將工廠搬到法國,即邊境線的另一邊,雖然只有30英里�的間隔,雖然仍舊屬於同一個國家,但是在政治上是幾乎不可能的。
事實上,我們面對的是三個重疊的領域。首先是供貨幣和資訊流動的、真正全球化的經濟體系。然後是區域性經濟體系,商品的流動暢通無阻,而對服務和人員的流動的阻礙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也是呈削弱之勢。最後是國家和地方現實,它們首先屬於政治範疇,其次才屬於經濟範疇。這三個領域發展得都很快。企業和其他組織(如大學)別無選擇,它們必須同時在所有領域生存和發展。所以在制定戰略時必須考慮這個現實。但是,任何地方的管理人員都不瞭解這個現實的真正含義。他們仍舊在摸索。在製造、金融和保險等領域,大多數大型跨國公司都打破國家界限,成立了遍及全世界的“業務部門”。例如,對於分佈在各地的租賃業務,如西班牙或中國香港,金融服務公司將它們視為一個企業來經營,而租賃業務又與該公司在西班牙或中國香港的其他業務(如外匯業務)毫不相干。但是,許多公司紛紛認識到,對於當地政府或當地的工會或當地的其他政治機構來說,“業務部門”只是毫無意義的想象。對於這些政府部門來說,只有西班牙或中國香港才是有意義的現實,因此該公司在西班牙或中國香港的業務是他們理解和接受的部門,以及願意打交道的部門。在我所知道的公司裡,沒有哪一個公司能夠事先斷定哪些決策和行動實際上屬於“業務部門”,哪些屬於“涉及所在國”,更不用說預先確定如何促使決策或行動符合兩種現實(即跨國業務部門這個經濟現實和西班牙或中國香港“主權”這個政治現實)的現狀了。但是,我們已經明顯地得到一些啟示。首先,我們清楚地瞭解到什麼不能做,即不能因當地政府的各種優惠的條件,而做出不符合經濟根本原則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