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部分

要做到卓有成效,僅靠天資聰明、工作努力或知識淵博是不夠的。要使你的工作卓有成效,還必須要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要做到卓有成效,並不需要特殊的天賦、出眾的才能或者專門的培訓。要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這些事情實際上相當簡單,那就是親自實踐。它們包括本書中提到並加以討論的一些實際做法,不過這些做法並不是“與生俱來”的。在我45年的諮詢生涯中,我與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組織中的大量管理者打過交道,有企業界、政府機構、工會、醫院、大學及社群服務機構;有美國、日本,以及歐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管理者,但是,我從來沒有遇見過一個“天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們都是透過不斷的實踐,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所有那些想努力讓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人都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也是必須學會的。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的職責所在,無論他們是負責他人和自己績效的管理者,還是僅僅對自己績效負責的專業工作者。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談不上“績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了多少才智和知識,花了多少時間和心血。然而,我們習以為常的是,至今為止我們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視不夠。組織機構——不管是工商企業、政府機構、工會、大醫院還是大學,畢竟都是全新的。一個世紀前,除了偶爾去當地的郵局寄一封信,幾乎沒有人與這類組織接觸過。管理者的工作是否有效那只是企業內部的事。直到最近,人們才開始關注管理者的成效,或者說對眾多管理者缺乏成效感到憂慮。但是,現在的大部分人,特別是那些受過相當程度的教育的人,可能都會在某個組織中工作一輩子。在所有發達國家,社會已經成為一個由各種組織構成的社會。個人的成效越來越取決於其在組織中的工作是否能取得成效,是否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現代社會及其運轉的成效,也許還包括其生存的能力,也越來越取決於各類組織中管理者的成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正在迅速成為社會的一項關鍵資源,而能夠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為個人獲得成功的主要標誌,對於剛剛開始工作的年輕人和處於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人們都是如此。

ⅩⅩⅩⅤ彼得·德魯克

1985年元旦於加利福尼亞州克萊蒙特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1章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1)

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管理者的工作必須要卓有成效。推敲起來,“使某項工作產生效益”(to effect)和“完成某項工作”(to execute),可視為同義詞。身為管理者,不管是企業主管、醫院主管、政府機構主管、工會主管、學校主管,還是軍事機構主管,首先必須要按時做完該做的事情。換言之,管理者做事必須有效。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擔任管理職位的人中,真正卓有成效者,殊不多見。一般來說,管理者普遍才智較高、想象力豐富,並具有很高的知識水準。但是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他們也不知道,一個人的才能,只有透過有條理、有系統的工作,才有可能產生效益。相反,在每一個機構中,總會有一些極為有效的勤勉人士,當別人忙得暈頭轉向的時候(一般人常誤以為忙碌就是有幹勁的表現),那些有效的勤勉人士卻像龜兔賽跑的童話一樣,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率先到達目的地。

智力、想象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但是,資源本身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只有透過管理者卓有成效的工作,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為成果。

為什麼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文所述,聽起來都是理所當然。在當今這個時代,有關管理者任務的專著和論文已是汗牛充棟,但卻很少有人關注管理者的有效性問題,這是為什麼呢?

原因之一,就是“有效性”只是“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一種特殊技能,而知識工作者直到最近才逐漸增多。

對“體力工作”而言,我們所重視的只是“效率”。所謂效率,可以說是“把事情做對”(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to 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的能力。體力工作的成果,通常可以用數量和質量來衡量,例如製成了多少雙鞋子及其質量如何。近一百年來,對如何衡量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