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你呀!”愛由莎回過頭來,“咦?你的眼睛怎麼變成血紅色的了?”

血紅色的眼睛,想來,所有的怪物唯一的共同特點,就是那血紅的眼睛呢。

“沒什麼。”

愛由莎沉默了。

我一氣點了兩隻煙,一口就抽完了。

世界要變的怎麼樣,我已經無所謂了。

淺淺的天空下,

我能感覺到浪潮,

會淹沒我麼?我不知道,

你會想念海岸邊鹹味的和風麼?

還有我?

不想你現在離開,

因為我最害怕孤獨。

本書由www炫87book書com網提供下載

第三十五章 【作文】

更新時間:2010…8…2 16:07:08 字數:3332

有句名言說: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為什麼我一直珍惜的,卻不斷的離我而去呢?

親情,愛情,然後是友情麼?將來還會是什麼?

不知道……

坐在電腦桌前的我,同樣不知道。

我揉了揉眼睛,點了支菸,翻弄著以前的作文字。

有一篇叫《社會化》: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人的心理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個部分。“本我”包含了所有原始的遺傳的本能和yu望,使人整個精神活動的基礎和源泉。“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和判斷,它既要滿足“本我”的要求,又要使之符合“現實”,調節二者之間的衝突。但“自我”並不能脫離“本我”而獨立存在。它不僅為“本我”服務,而且必須依靠“本我”提供的能量來活動。“超我”則代表一種對本我得道德限制,與“本我”處於對立地位,它不僅是“本我”推遲得到滿足,而且使之不能得到滿足,他指導“自我”去限制“本我”的衝動。在一般情況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處於平衡狀態,而他們之間的關係失調就是人的一切行為失常的根源。

人的社會化是與其說是指人接受社會文化的過程,倒不如說是“自我”和“超我”的完善。剛剛出生的嬰兒,僅僅是生理特徵上具有人類特徵的一個生物,而不是社會學意義的人,換句話說,是赤裸裸的“本我”。他直接向社會表達他的生存需求,比如他餓了,他會哭(我想他如果能說話,他就會直白地說:“我要吃東西”)。

但是在現實中,這不是一句話就能得到的,必須要學會生存技能,接受社會的價值觀,在此基礎上了解自己在群體或社會關係中的地位,按社會結構中所規定的規範行事——這也是社會化的最終目的。

舉個例子,一個人訓練一隻狗,讓它翻跟頭。每做一次,主人便會獎勵些吃的。久而久之,小狗一見到主人,便會翻跟頭討好他,儘管它並不喜歡這麼做,但是為了生存,或者說為了生活得更好,它就得這樣。

人也是如此,為了滿足他的“本我”,他不得不運用“自我”,“超我”,對自己加以限制,以獲得更大的,更長遠的利益。因此,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生活得更好”這一目標而服務的。

這裡所說的限制,就是社會行為規範。既然是人,必須符合人的社會行為規範,這樣你的社會才會接納你。社會要正常執行,人與人交往要順利進行,都要有一定的行為規範。正是社會化的過程把各種規範灌輸給兒童,使一個不諳世事的孩童成為一個遵紀守法、彬彬有禮的公民。對於社會的意義在於,這一過程事實上就是社會文化的繼承、傳遞和延續。

通常人的社會化是這樣完成的:父母首先承擔起傳授生活知識的任務,教孩子說話、吃飯、穿衣,並且是運用一定的文化模式來傳授基本生活知識的。在傳統的農業社會,大多是子承父業,因此職業訓練大多在家庭中進行。在現代社會,職業訓練多由專門的學校、企業來完成。

有趣的是,在現實生活中.同一社會化模式培養的社會成員並不完全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性。因為,社會化不僅僅是社會教化,個人學習社會文化,取得社會成員資格的過程.同時也是個人透過學習,積累社會知識,發展和形成自己個性的過程。人的個性,以先天素質為基礎,受環境制約、影響,隨著個人社會化的程序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

社會化既造就了人的社會共性,又塑造了人的獨特個性,是人的社會共性與獨特個性的有機統一過程。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