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甘肅時,全省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一千見面,二千便飯,三千射箭。意思是說,送一千兩銀子給王撣望不過能見上一面;送兩千兩銀子,王大人賞臉的話,有望留吃一頓便飯;送三千兩銀子,王大人高興,會和送禮的人一起拉拉弓,射射箭,練練騎射,以示關係更近一層。從見面到吃飯再到一同玩一玩,表明和掌管全省錢財物大權的布政使的關係一步步拉近,而主導這種關係遠近的砝碼就是白銀。

當代官場上有兩個怪現象——辦事處現象和司機現象,這似乎是新生事物,其實在乾隆年間早已經存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布政使王撣望冒賑案發,就揭露出一個新的職業:“坐省長隨”,就是把“貼身長隨”派去做駐省城的聯絡員。據後來接任甘肅布政使的王廷瓚說,王撣望在任時,令各下屬州縣專派出自己的貼身“長隨”守候在省城,建立“辦事處”。這些人在省城,就專門負責與王的家人交朋友,拉關係,探聽資訊。凡有屬員饋送王撣望金銀時,就裝入酒罈內,用泥封好,由這些“坐省長隨”送進。王撣望交代說:“我遇有需索時就令人通知坐省長隨,以便送信給各州縣,所以各州縣有饋送我的東西全由坐省長隨經手。”王撣望在短短數年間聚斂了三百萬家財,其中大部分是透過“坐省長隨”來完成這些“交易”。

四 和砷與議罪銀

僅僅靠貢品,並不能保證皇帝的日子過得足夠舒坦。因為皇帝家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俗話說,禮尚往來。透過收受貢品的方式收藏民間珍寶,其過程雖然比一般收藏家輕鬆愉快,但也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價,更何況乾隆是一個面子上特別“講究”的人,絕不會一味仗勢豪奪。他的回賜除了一些虛銜外,主要是銀兩。因為體恤收藏者的不易,也為了顯示皇帝的氣派,他回賜的數目,不但相當公道,有時甚至是過於豐厚,這就需要大量的錢財。除此之外,大至宮廷造辦處造辦各種玩意兒,內務府採辦各種物資,小到過年過節給妃子孩子們壓歲,無處不所需甚巨。金山銀海中長大的皇帝本性慷慨,手筆很大,眼光又高,凡事精益求精,登峰造極,日常支出比康雍兩朝成倍增長。然而如前所述,祖制規定,皇帝的個人開支不得加重百姓負擔,所以這些費用的來源並非國庫,必須由內務府自籌,而內務府的財源實在有限。事實上,為了開闢財源,乾隆曾經動過很多腦筋。他曾派內務府官員到恰克圖採買俄羅斯皮貨,販到內地轉賣,想大賺一筆。但由於內務府官員無能,獲利無多,部分皮毛無法高價變賣,只能攤派到各處織造,使皇帝大為生氣。(《清乾隆朝內務府的皮貨買賣與京城時尚》)除此之外,皇帝還允許內務府對商人發放高利貸,出售部分特許商品的經營權,以牟取暴利。但是由於缺乏理財高手,雖然擁有權錢交易的最大便利,內務府的收入還是增加得很慢。晚年皇帝對財富的渴求越來越熾,也越來越感缺錢之苦。

議罪銀製度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由和砷策劃出來的。

對於中國歷史上這個最大的貪汙者,人們的研究實在已經夠多夠細了。不過,人們往往過多渲染了和砷火箭般躥升中體現出的鑽營功夫,而忽略了乾隆晚年的獨特心態。事實上,和砷現象不過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產物。如果在乾隆中青年時期,和砷絕無機會爬得這麼高,當然,後來也不可能跌得這樣重。

晚年的乾隆被兩個矛盾所困擾:一個是大權獨攬的政治信條和每況愈下的健康狀況;一個是不斷氾濫的物慾和“不增加百姓負擔”的承諾。

儘管健康狀況已經越來越難以支撐日常政務,但乾隆從來沒想過把大權分擔給朝中重臣。他深知這些重臣在朝中經營多年,根深葉茂,一旦分享最高決策權,很容易引來大批依附者,形成朋黨,導致混亂。為了保證大權獨攬,老皇帝迫切需要一根得心應手的柺杖,或者說,一個有能力的貼身秘書,幫他處理日常政務,執行具體決策。這個人第一應該在朝中沒根沒底,沒幫沒派,沒有什麼資歷。這樣,才會俯首帖耳,絕對忠於皇帝。第二,更重要的是,他必須機敏果決,才華出眾,能夠實際代替皇帝處理一些複雜事務,否則難入以挑剔聞名的乾隆的法眼。

乾隆四十年(1775年)秋天,皇帝出巡。老皇帝旅途寂寞,就和藹地和身邊一位騎馬隨行的新任侍衛聊起天來。先是問他多大了,姓什麼叫什麼,接著又問他什麼時候進的宮,在哪兒當過差。這位風度翩翩的侍衛回答說,他26歲了,鈕祜祿氏,叫和砷,剛被選為乾清門侍衛。年輕人語言流利而得體,態度恭敬又從容。皇帝開始對他感興趣了,便問起他的功名出身。和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