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二千石四十餘年家無餘財,終不言家產事。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士卒不盡飲,廣不近水。士卒不盡食,廣不嘗食。寬緩不苛,士以此愛樂為用。”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就是這樣一位飛將軍李廣,不但未能得以封侯,還在晚年因不願受辱與刀筆之吏對簿公堂而引刀自剄,死訊傳來,軍士痛哭,百姓垂涕,“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每讀至此,筆者都不禁心潮澎湃,眼含熱淚,為飛將軍不平,為飛將軍難過。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在《燕歌行》中曾寫道: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我相信千百年後,人們仍然會記得這位偉大而不幸的飛將軍李廣。
第29章 蘇武牧羊之後
公元前87年,蘇武出使匈奴後的第十三年,漢武帝劉徹駕崩,他的小兒子劉弗陵即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少年天子漢昭帝。當時的託孤重臣霍光一改武帝末年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的政策,漢匈關係有所好轉,幾年之後,匈奴與漢再次和親。漢朝廷要求匈奴送還蘇武等人,匈奴卻謊稱蘇武已死。後來,漢朝使者又到達匈奴,當初與蘇武同時出使的常惠秘密謁見使者,原原本本述說了十幾年來他們在匈奴的遭遇,並且為漢朝使者編了一個優美的故事。漢使見到匈奴單于後,說:“我們大漢天子在上林苑射獵時,射得一隻北方飛來的大雁,雁足上繫著帛書,上面說蘇武等人在北海。”單于見自己的詭計被識破了,只得承認蘇武等人的確還活在世上。
就這樣,在出使匈奴十九年之後,歷盡苦難、痴心不改的蘇武終於於公元前81年回到了他日思夜想、念念不忘的大漢帝國。同時出使的人中,除了已經死亡和投降的之外,總共有九人與蘇武一同回國。
蘇武出使匈奴離開長安時,剛過不惑,正直壯年,而十九年後再入長安,已是一位年屆花甲、鬚髮皆白的老人。時光的流逝,命運之滄桑,怎不令人慨嘆垂淚。晚唐大詩人溫庭筠曾經這樣歌唱蘇武:“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回日樓臺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當年,李陵捎來武帝去世的噩耗時,蘇武在北海痛哭了幾天幾夜,幾次昏倒。現在,他勝利歸來了,當然要到武帝的茂陵去拜謁一番。白髮蒼蒼、長鬚飄飄的蘇武跪在武帝高大的陵墓之前,盡情地訴說,盡情地哭泣。可惜,武帝已經聽不見了,回應他的只有那颯颯秋風和滔滔渭水。
年輕的漢昭帝和輔政大臣霍光都對蘇武歸國深感高興和欣慰,任命他擔任典屬國(相當於現在的外交部長)的重要職位,俸祿兩千石,並賜錢二百萬,官田二頃,住宅一處。常惠等人也各有封賞。
本來蘇武的生活可以這樣平平安安地過下去了,但是,命運在不久之後又給了他一次沉重打擊。
就在蘇武回到長安的第二年,輔政大臣之一的上官桀及其子上官安聯合另一輔政大臣桑弘羊和燕王劉旦發動政變,意欲打倒第一輔政大臣霍光,廢掉漢昭帝。結果這場政變很快就以失敗告終,上官桀被滅族,蘇武的兒子蘇元因參與了上官安的陰謀而被處死,蘇武也因此被免去了官職。
老來喪子當然是不幸的,幸運的是當權的霍光和漢昭帝都是明白人,蘇武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
公元前74年,漢昭帝英年早逝,蘇武以先帝舊臣的身份參加了迎立漢宣帝的儀式,宣帝封他為關內侯,食邑三百戶。後來,重臣張安世向宣帝推薦蘇武,說先帝在遺言中曾褒獎蘇武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不久,宣帝就任命蘇武擔任右曹典屬國。漢宣帝非常尊重這位氣節高尚的老臣,不但尊稱他為德高望重的“祭酒”(相當於國立大學校長),而且還給予特殊照顧,只要求他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入朝議事,其餘時間在家休養。這時,蘇武已經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
蘇武把皇帝的賞賜全部送給了親朋好友、街坊四鄰,家裡不留一點兒財產,滿朝文武大臣也都非常敬重他。漢宣帝憐憫他年老無子,就用金銀和絲綢贖回了他在北海牧羊時與匈奴妻子生下的兒子蘇通國(兒子的名字都寄寓著蘇武對故國的思念),並且讓蘇通國做了郎官,又安排蘇武的侄子擔任了右曹。
公元前60年,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使節、傑出的愛國者蘇武在首都長安溘然長逝,享年81歲。
孟子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句話在蘇武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就物質而言,他的身體並沒有因為十九年的苦難經歷而垮掉,相反卻有了更強的承受力和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