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義軍死灰復燃,朝廷把三十六人分派到各地做官,轟轟烈烈的梁山泊起義就這樣失敗了。
梁山泊起義幾十年後被寫入了《大宋宣和遺事》,而這本書中的梁山泊故事就是長篇白話小說《水滸傳》的雛形。
第72章 高俅開篇之謎
《水滸傳》中提到的第一個人物是宋太祖趙匡胤,第一個出場的人物是宋仁宗趙禎,但真正作為其開篇人物的卻是奸臣高俅。
金聖嘆在評批《水滸傳》時曾做出這樣的論斷:“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亂自下生出;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此言一針見血,入木三分,極有見地,但是,施公耐庵為什麼選擇高俅而不是蔡京或者童貫作為開篇人物呢?難道他早在七百年前就預見到了和中國足球有關的某些人會成為廣大人民群眾唾棄的物件。
若論名氣(當然是臭名)和地位,蔡京和童貫其實更有資格代表奸臣來充當《水滸傳》的開篇人物。
就名氣而言,人家老童老蔡是當時流行民謠“打了筒(童),潑了菜(蔡),便是人間好世界”的主人公,還是臭名昭著、人人喊打的“六賊”(另外四個傢伙是王黼、梁師成、朱勔和李邦彥)中的首要人物,而且在《宋史》中都單獨有傳,相比之下,高俅則差得遠,不但沒有在民謠中捱罵的份,也沒有得以躋身“六賊”之列,不但沒有自己的傳記,就是在《宋史》的《奸臣傳》、《佞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