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部分

但秦檜的後代曾經為抵抗金人侵略而獻出寶貴生命卻鮮為人知。

南宋遺民、著名詞人周密的《癸辛雜識》給人們講述了這段映照著烈火、浸染著熱血的悲壯往事。

話說南宋寧宗嘉定十年,金兵又一次南侵,南宋朝野上下亂成一團。

宋寧宗趙擴眼見滿朝文武一個個像熱鍋上的螞蟻,轉來轉去卻無計可施,不由龍顏大怒:“國難當頭,怎無人為國負任?”

這時,老將軍趙放站了出來,他並不是要親自上陣去做“老黃忠”,而是向皇帝推薦了一個人:“秦矩正當盛年,文武兼備,報國心切,可當大任。”

此論一出,當即有人反對,反對派的觀點是:“秦矩乃大逆賊秦檜之曾孫,其祖惡貫天下,萬世唾之,不能用其後人。”

趙放沒有放棄自己的意見,對反對派進行了辯駁:“人各有心,心心各異,安能觀其祖以制其後耶?”

最終決策權自然在最高統治者皇帝手裡,宋寧宗開動腦筋,來了個不偏不倚的折中之法——滿足秦矩的願望,讓他上前線為國立功,但只給他安排了一個較低的官職。

秦矩的具體職位是蘄州(在今湖北東部)通判兼領守備事略,一腔熱血、報國心切、決意為秦家洗去恥辱的秦矩並沒有因為職卑而不就,而是立刻帶領全家動身趕往任所。

秦矩一到蘄州,就積極投入了戰備工作,他和知州李誠之密切合作,發動軍民修繕防禦工事,做好了迎敵準備。

公元1221年,十萬金兵南下蘄州,秦矩和李誠之決定一同死守蘄州,和城池共存亡。

可笑的是,當金兵頭領聽說守城的是秦檜的後人時,竟然興沖沖地派人前來勸降。殊不知,秦矩和其祖秦檜走的是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結果,金國使者一說出來意就被憤怒的秦矩砍掉了腦袋。

秦矩又一次以自己的行動表明了誓死抵抗金人侵略的堅定態度。

不幸的是,敵我力量眾寡懸殊,蘄州城最終被金兵攻破。

城破之時,秦矩和知州李誠之都按照當初的約定選擇了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人生歸宿——李誠之與家人一起自殺殉國,秦矩帶領兒子秦浚等一家七口投身烈火之中,為國捐軀,在抗金史上留下了悲壯豪邁、動人心魄的一幕……

第76章 楊萬里:詩歌之外的人生

說到南宋大詩人楊萬里,我們就會想起他筆下膾炙人口、充滿鄉野氣息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於是我們就想當然地在腦海中把他描繪成一位陶淵明一樣的鄉間隱士,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雖然楊萬里晚年確實選擇了辭官隱居,歸去來兮,但從其一生經歷來看,他絕對不是一位只愛寫詩飲酒的宋代陶淵明。

力主抗金

公元1127年正是北宋被金滅亡、南宋剛剛偏安的多事之秋,楊萬里恰好在這一年出生於江西吉州(今江西省吉水縣),而他成年後的政治立場好像在他剛剛來到這個世界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南宋紹興二十四年,二十七歲的楊萬里得中進士,走上仕途。

楊萬里先被任命為贛州司戶,後又調到永州零陵縣作縣丞,在這裡他遇見了對他一生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南宋名相、抗金統帥張浚。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南宋有一個張浚,還有一個張俊,前者一直是主戰派,而且是岳飛、韓世忠的伯樂,後者則先主戰後主和,最終和姦相秦檜狼狽為奸殺害了岳飛。

當時,張浚正因為受到主和派的排擠在永州謫居。滿懷愛國之情的楊萬里有幸拜見了自己一直仰慕崇敬的抗金統帥,並且成了他的學生,多受其勉勵與教誨。他以“誠齋”作為筆名,就是為了銘記老師的“正心誠意”之教。

楊萬里不僅有著愛國抗金的滿腔熱情,而且胸中藏著安邦禦侮的完整方略。

公元1167年春,為父親守孝三年期滿的楊萬里來到京城臨安,等待朝廷新的任命。在此期間,他先後拜見了副樞密使陳俊卿和樞密使虞允文(也是抗金名將),上政論《千慮策》。《千慮策》分“君道”、“國勢”、“治原”、“人才”、“論相”、“論將”、“論兵”、“馭吏”、“選法”、“刑法”、“冗官”、“民政”等共30篇,深刻總結了“靖康之難”以來的歷史教訓,大膽批評了朝廷的腐敗無能,提出了一整套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充分顯示了楊萬里的政治才能。虞允文讀後讚歎說:“東南乃有此人物!某初除,合薦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