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軍區下屬軍隊會不定期一年、兩年輪流更換駐地,甚至連將領也不會長時間帶一個隊伍。制定了這麼多的限制,李漢心才稍稍安,民國才剛安穩了幾年,這個國家現在經不起大動盪。所以可能引起軍閥混戰的萌芽,必須堅決消滅掉。
透過種種手段,民國目前的軍事統帥大權,牢牢的掌握在李漢的手中。在以前大概還有人說李漢這樣是獨。裁,這樣的國防軍,並不是純粹的國家軍隊而是他李漢的私軍。但是隨著統一戰爭、中日、中俄戰爭的勝利,加上這幾年國內民生建設的發展,李漢在國內的威望無人能敵。隨著中俄戰爭之後,幾百萬平方公里被割佔領土的迴歸,已經沒有人再關心這個話題了。
所有人都明白,中國,現在就是一個年輕強權人物的天下。
現在的民國海軍共有107艘水面戰艦,總噸位11。24萬噸,比起民國建國之初,總噸位幾乎暴增了兩倍。只可惜,這其中五艘自美國引進的老式戰列艦便佔去了近六萬噸的總噸位,可以說,這幾年來民國除了自行建造了兩艘千噸驅逐艦外,也就只建造了五十多艘近海炮艦跟魚雷快艦,幾乎沒增加過大型戰艦。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幾年來民國潛艇部隊從無到有,已經建造了69艘水下惡狼。
不過全世界都是因為陸地的幾場大勝利才知道的中國,所以說,民國現在的資源大半都是傾斜向國防陸軍之上。也是以犧牲海軍的發展為代價。民國才能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組建起一張規模龐大的陸軍來。截止到1918年六月,民國國防陸軍一百四十七個步兵師,騎兵廢除師級編制組建了十七個騎兵旅,加上其他的炮、工、輜重、通訊、醫療等附屬部隊,加上軍事院校,總計有穿著陸軍制服地官兵三百四十七萬餘人。全軍有火炮一千九百多門,迫擊炮一千六百多門,六十個左右的骨幹師旅,已經按照歐洲標準武裝到了牙齒。
在世界來說,這種常備軍規模,除了歐洲正在混戰的那些強國之外,已經是首屈一指的了。這都是李漢幾年來辛辛苦苦一點一滴的積攢,經營出來的家底,也是他權力的基礎。目前國防軍的軍官團已經初步形成,國產裝備已經基本上普及了七成左右的編制,完全完成國產化換裝需要到19年年中左右。
從13年李漢便開始計劃陸軍裝備國產化到現在,已經持續了近五年,然而民國依舊沒能徹底完成裝備國產化換裝。再一類比一年便武裝了兩百多萬軍隊,同時還在向歐洲出售軍資的美國,工業化的差距讓民國抱大腿韜光隱晦的日子還需要很久。
軍隊因為中日、中俄幾場大戰的勝利士氣高昂,加上士兵的補貼跟待遇都是一流,戰鬥力相當不錯,在世界上也介於準一流陸軍跟第二陣營中。在遠東地區,絕對是一支令人膽寒的武裝力量。
現在列強各國都在關注這個國家的軍事變化,尤其是面對那支越來越壯大的陸上武裝力量,最不安的莫過於英法日三國。美國倒是樂意看到民國在陸地上的崛起,從而牽制日俄甚至英法在遠東的擴張,保護其在遠東越來越龐大的利益。
但是三國可就不爽了,陸地上隨著民**隊的強大,英法兩國更是感覺到了一種坐立不安的危機,兩國在華擁有外人無法想象的特權,而這些特權是他們每年可以合法規避上千萬的賦稅,並從民國源源不斷實行經濟掠奪。當然,這些都不是兩國最擔心的。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等,兩國在這個國家犯下了太多的罪孽,以英法兩國為首簽訂的不平等協議,將民國的主權肆意踐踏。
他們不得不擔心,一旦民國崛起了,會不會對兩國進行報復。而一旦民國進行報復,不僅兩國在華特權跟租界保不住,就連兩國在印度支那半島的殖民地也危險,就算是再狂妄的國家,也不會認為,他們能夠不遠萬里的運送一支軍隊,萬里迢迢趕來亞洲,然後在民國的臨近國土上,與這個國家打一場殖民地的爭奪之戰。
英法日協約三國中對民國崛起最擔心的日本也開始沒底起來。面對這支三百多萬之巨的武裝力量,日本人十分懷疑,他們還有北上吞併滿蒙的機會嗎?
中日矛盾由來已久,尤其最近幾年,隨著中國的崛起,中日兩國不僅在遼東半島、臺灣、琉球等島嶼問題上存在分歧,還在東北及中國國內特權問題上,中日頻繁爆發衝突。隨著時間步入了1918年,中日兩國矛盾又有爆發的趨勢。導火索就是1914年底中日山東衝突之後簽訂的《中日停戰協議》。
根據《中日停戰協議》,新生的中華民國承認日本在華特權,承認庚子賠款,只是庚子賠款將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