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好,然而我不給他煙。弄得其它人莫明其妙,唯有同族伯父張愛元知道,還有那位挑水的人,他心裡最清楚。然而沒有話說。倒是以後提起此事,同族伯父張愛元還要說,逢人便說,直說得那人一見到他老人家就繞著道兒躲開。

同族伯父張愛元一生沒有成家,然而此人很是樂觀。整天嘻嘻哈哈,愛吸菸,愛說笑話兒,只要他往大街上一站,他身邊就圍滿了人,聽他老人家演講,天下事情沒有他不知道的,好像他是新華通訊社社長。一生辛苦所剩無幾,也不知跑到哪兒去了,想來只有他老人家知道。他母親同在一個村子裡,不知什麼原因,他們母子倆很少來往,也不在一塊兒住。

同族伯父張愛元一人獨居一院,祖父在世的時候,一再叮囑我們,讓我們多親近他些。所謂的親近,也就是每年春節早晨給他老人家拜個年,去了那個門就是敲不開,回到家裡和父親說了,父親讓吃過飯後再去,彷彿我們不去拜年,他老人家就不幸福似的。

事情正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同族伯父張愛元在一天夜裡突然走了!沒有生病,也沒有痛苦。祖母說,你愛元伯伯走得這麼好,真是難得。也是他前世修來的福吧!唯一遺憾的是,他老人家生前讓我給他捎個半導體收音機,我竟然因瑣事給忘了,直到父親從鄉下帶來這個不幸的訊息,我才想起這件事情,直到現在還叫我放不下心來。只有等清明的時候,給他老人家燒幾個紙錢,讓他自己選購吧!好叫地下有知的他老人家,聽一聽如今這個社會的聲音。

在這兒需要說明的是,我和愛人是一九八五年農曆十月初六在村裡舉行大婚議式的。聽父母說,那天的總管就是同族伯父張愛元。對此,我多少有點印象。

由事宴聯想到同族伯父張愛元,應該說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我認為這是他老人家的特長。也有人說,同族伯父張愛元生前在村裡的名聲並不好,首先是懶惰,可懶惰到不成家立業,就是村裡人所謂的不孝了,這話兒不應該我們小輩說的。其次是不好好讀書學習,記得父親說過這麼一個笑話,時間是剛解放那陣兒,政府要辦讀書認字速成班,掃除文盲成了當時一項政治任務,教員就是我所尊敬的祖父。每天吃過晚飯,祖父就早早來到大廟裡,手持一件鐵器,敲掛在樹杈上的半截鐵軌:噹噹噹當……村裡人一聽到這聲音,都知道該去大廟聽課了,也有幾位不太願意,自以為人過中年,學也是白費力氣,但無奈是政府的號召,不去則反動,何況讀書識字乃聖賢人物的好事。

有一次,全村人基本上都去了,就差同族伯父張愛元了。祖父問其它人他在哪兒?村裡有好事之人就說:“老愛元還在二迷糊(指同族伯父張貴元)家睡覺呢!我們叫他他不來,他說非得先生親自請。”祖父聽了也不生氣,直奔二迷糊家,推開大門,站在院子裡就作輯:“愛*侄,人們說你是伯伯不來請你你就不去,因此伯伯請你來了。”羞得同族伯父張愛元顧不上穿鞋,就往地下跳。後來,此事讓村裡人演繹成一個笑話:一來說明祖父有極其高的修養,能伸能縮;二來說明同族伯父張愛元也有羞愧之心。

有關同族伯父張愛元的其它事情,我就不得而知了。我只知道他老人家愛唱戲,獨身,還是一名稱職的總管。因為我在外工作多年,偶爾回村,也是匆匆來又匆匆走,和村裡人的來往,也僅限於在大街上打個招呼,真正相處過的,也就是那麼幾位同齡人,相互關心的大多是長輩的身體狀況和子女們的學習情況。至於村裡人的一些細小事情,沒有人和我說,我也就不會知道。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同族伯父張安祥:父親的救命恩人

同族伯父張安祥:父親的救命恩人

因為父親,也因為鐵路,我不能忘記他老人家:同族伯父張安祥。

我村西三百米處有火車站,交通甚為方便,村裡人收入少,可少有少的用處,反映在坐火車上就是不用買車票,這是不合法的道理了。過去村裡人聚在一起,除過議論你家吃了些甚,他家又吃了些甚之外,更多的話題,是與火車有關的。尤其是那種坐火車不買火車票,想到哪兒就到那兒的人,人們驚奇的同時,又不得不承認人家有本事,有能耐,這裡除過鐵路工作人員不說,人家坐火車理所當然,自然是免票。村裡人要是那樣,你說神氣不?

坐得火車多了,自然會得出一些經驗之談。比如,太原開往北京南的那趟列車,一般說來是沒事情的,只要你能進了車站或者是出了車站,在列車上查車票的機會是絕對少的。還有太原開往大同的那趟列車,也比較保險。這個結論,是車站上的售票員對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