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7部分

有有心人挑弄其間,可是光緒對他的信任就不用說了,就連慈禧老佛爺都傳出話來,什麼關於譚嗣同的話都不要在她面前說,她什麼都不聽,你說了也是白費唾沫!

太和殿中,種種羨慕、嫉妒、敵視的目光,就集中在站在二品班次裡的譚嗣同身上。而譚嗣同一身朝服,誠心正意,目光只是集中在自己的鼻尖上面,好像絲毫在意不到他已經成了滿朝百官注視的焦點。

眼見得就要走到自己人生的顛峰,為什麼自己卻殊沒有半點喜悅,沒有半點躊躇滿志,只覺得有一種想放下一切負擔的衝動?

路都是自己選的,沒得抱怨!

淨鞭又猛的響了三聲,金磐也被敲響,嗡然有聲,所有臣僚都低下了腦袋。就聽見靴聲蘘蘘,光緒已經從後繞出,走到須彌座前。皇帝的腳步聲幾乎輕得要被大殿裡的呼吸聲蓋下去,有的人偷眼朝上看去,就看見二十四歲的皇帝,瘦削的身影靜靜的站在座前,眼神略微有點茫然的看著底下微微晃動的一片紅頂子。

皇帝臉色近乎紙一般的蒼白,腰也駝了下來,站在那裡失神片刻之後,才緩緩歸座。

空蕩蕩的太和殿裡,慢慢響起了光緒的聲音:“諸臣工……”

變法的大詔,隨著光緒的金口玉言慢慢的吐出,一切都是如譚嗣同之前和皇帝的密商。

設制度局,正式籌備變法。

籌練新軍,先練六十營,指撥津海關收入為練新軍經費,不足之處,準新軍募練大臣用任何手段便宜行事,儘量籌集。

譚嗣同,文廷式,徐桐,額勒和布為制度局總辦大臣,載瀾、康有為、孫毓汶為制度局幫辦大臣。

譚嗣同、慶親王奕叻為新軍募練欽差總辦大臣,康有為,載瀾為幫辦大臣。

譚嗣同賞禮部尚書銜。

康有為賞禮部侍郎銜。

這些人選,都是幾番折衝,還要顧及慈禧那方面的權勢平衡才拿出來的。制度局帝后兩黨各半,新軍募練這重中之重,慈禧更是從夾袋裡頭翻出了慶親王奕叻。這位親王資格很好,主持過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也會同辦理過海軍衙門,不知道怎麼被慈禧冷了幾年,這個時候挑出來,正好可以在新軍這重要事宜上面平衡一下譚嗣同的權力。

不管這人事怎麼安排,有一點是無可爭議,譚嗣同已經成為名正言順的皇權之下大清第一人!對他的寄託之深,使用之重,光緒是將最後的賭本,都壓在了他的身上!

人事安排裡頭還有一樁讓人苦笑不得的,世鐸擅自割地,兩江總督徐一凡全藩國朝鮮有功,由一等伯賞加一等海東侯。這擺明了是不想和徐一凡扯破臉,為他的變法大計,練兵事業,爭取一些能喘口氣的時間!

“國勢浸弱,風雨飄搖,國朝聖聖相承二百餘年,不能毀在朕的手上!鹹同年間,洪楊亂起十四省,更有文宗皇帝北狩熱河,那時更是山河破碎,但還不是靠著曾胡左李諸名臣良將奮起,打造了中興之局?朕對爾等有此同樣期許!中興名臣,就在爾等之間!變法強國之舉奏效,爾等必與大清天下同始終!朕又何吝高官厚祿以待功臣?”

上面的光緒言辭懇切,彎著腰說得眼淚都快下來了,譚嗣同站在班中,卻覺得自己似乎一個字也聽不進去。

光緒說到最後,站起身來:“譚嗣同!”

譚嗣同渾身一震,低頭出班:“臣在!”

“大詔已頒,大清江山之重,朕就託付給譚大人了!譚大人,老成故去,新賢命世,萬望譚大人,不要辜負朕之期許!”

說到這裡,光緒竟然在龍座之前,深深一揖下去!

眼淚一下湧上了譚嗣同的眼眶,所有人的目光更是帶著加倍的情緒投在他的身上!

譚嗣同腿一軟,重重的跪在地上,說話的聲音已經帶著了嗚咽:“臣敢不盡心竭力,繼之以死!”

劉公去前重託,聖君以國士待我譚某,也只有以國士報之,成敗利鈍,還有什麼重要的?傳清兄啊傳清兄,此刻開始,我們就已經是真正的敵人了!

江寧城,後湖。

為前任江督劉坤一招魂的祠堂,已經設立於湖心小島當中。後湖這些小島,在明代的時候是藏著天下土地魚鱗黃冊的,幾百年後,早就變成了文人詩酒往還的地方,劉坤一的祠堂正設在其中一個小島上面。後湖煙波浩淼,島上衰草掩映,鐘山在望,石頭不遠,卻也不知道這位孤心苦詣想支撐住大清江山的湘軍老將,一靈不昧,在歸鄉之際,會不會到江寧這個他曾經建功立業,又曾宦遊十餘年的地方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