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了,英法美三國各自的軍隊裡,哪國人都有。夷人習慣,打仗時不看人的國籍,只看國旗。所以這個問題就搞不清了。而且,美夷還說,戰爭發生前曾幫助咱攔英法來著。到底是同謀,還是現在害怕咱了,或者別有陰謀,咱也弄不清,總之,咱得防著他們些。他們想7月8日就進京,時間趕得有些緊,說不定有什麼陰謀呢。進京人數確定了,連雜役等一共30人。桂良何時到津,現在也沒個確信兒,真是急死人了。
7月6日,看了恆福的報告後,咸豐諭旨僧王等:夷性多疑,若讓他們久在海口等候,也不是個事兒。這樣吧,讓換約之人先上天津等候桂良。桂良這個人,一直擔心英夷不願由北塘登陸,讓我同意他們大沽口入呢。這個人,對夷人過分遷就,不知道夷情越是兇悍,咱越得嚴加防範,不可自毀藩籬,以快敵人之志啊。還有,恆福與美酋會晤之時,要觀察其有無替英酋說合的意思,或者法、美都想換約,正好乘機孤立英國。法國幫助英國在大沽口打仗的事兒,咱可以假裝不知。7月7日,咸豐再次給僧王下諭:告訴他們等候桂良,實在想先進京,就少帶從人來吧。7月11日,咸豐下諭:既從北塘登陸了,那麼登陸後,由北塘走旱路到天津,再由水路到北京,或者由香河一帶赴京,可由美夷自行酌定。不要勒令他們走香河,免得他們起疑。7月12日,僧王上奏:不能讓他們走天津,讓他們繞過天津北上才好。
▲虹▲橋▲書▲吧▲BOOK。
第102節:美國公使華若翰:就這樣被大清玩了一把(3)
還有,聽廣東人說,外夷規矩,雙方交戰,求和一方必得出兵費。從前他們老向咱要軍費,此次該夷失敗了,想向我求和,估計還怕出兵費,若我們求和,我們就得出兵費,為此,7月8日初次會晤時,就安排我們的人向美夷說了,請他們轉告英夷,給我們兵費。①看這個僧王,對於近代外交規則,還處於懵懂之中呢。不過對於不讓美使走天津,則是聰明又堅執。下面我們描摹一下美使進京的鏡頭吧。
按咸豐的意思,希望僧王在北塘多拖美夷一會兒,至少能拖到7月19日之後,因為按照他的估算,桂良到北京,應該大致是這個時間。僧王圓滿地完成了此項任務,雖然發現美夷比較好哄弄,但還是怕人家起疑,所以拖到了20日,就讓美夷上路了。按照條約規定,公使進京的一切護送事宜,由中方備辦。
中國最喜歡這條了,花錢也高興,因為這能讓中國找到朝貢國前來進貢的那種天朝上國的感覺。問題是中國感覺好了,美國這邊感覺就不好了。
第一,放著大沽的通道不讓走,非得讓走偏僻的北塘,把美國公使從北塘繞到了北京。
按當初僧王給咸豐的設計,登陸北塘,有兩條路繞英法公使。第一條,北塘海口入河六十里,蘆臺登陸,走香河縣、通州一帶進京;第二條,北塘登陸到津,由津乘船到通州,再由通州至京。②第一條,更像是鄉間小道,而且有些繞。第二條,其實與英法公使認為該走的道只有一站之別,其他都一樣,就是登陸點的不同。英法公使想從大沽口登陸天津,而僧王想讓他們從北塘登陸。英法公使想走的道,恰是當年馬戛爾尼使華時所走的道。馬戛爾尼雖不認為自己是貢使,但是他的船頭照樣被清方掛上了〃英吉利貢使〃的招牌。所以,登陸點的爭執,更多的是意氣之爭,傲慢與偏見之爭,無關乎軍事機密和國家利益。
這次美使所走的路線跟當初僧王的設計和咸豐後來的要求又有所不同,總的來講,美夷待遇又低了些。北塘登陸,不經過天津城府,在離天津府20裡的太倉上船。然後至通州,再由旱路至北京。太倉上船,也是天津大吏們臨時想出來的,他們給咸豐彙報說,這樣的話,也不算太繞遠。而且,美使雖行走天津地面,但是離城較遠。按他們的小心眼,還是繞人家了,而且,不讓美使經過天津城府,按僧王的彙報,有諸多原因,最有意思的一條是,他怕美夷過天津時,無智愚民會對著人家〃訕笑〃。①
第二,華若翰進京路上沒有坐一回轎子。好多人對此深表同情和遺憾。
中國女人嫁婆家,都要求八抬大轎明媒正娶呢,一箇中國的七品縣令都天天轎來轎去呢。堂堂的美國公使,居然連個轎子都沒混上,導致當代的美國學者還在大跌眼鏡。華若翰其實也要求坐轎了,交涉的時候說我自備了兩頂轎子,一隻給我坐,一隻給我國遠東艦隊司令達底拿先生坐,只請你們給找16個轎伕就行了。僧王向咸豐請求相關事宜,咸豐的指示是:北塘登岸後,不妨許其坐轎;繞過天津後,天津至通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