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地,實在給他們的孔孟先賢聖人臉上爭光呢!
莉莉刀口拆線,旋即可出院回家。成龍的父親揣著家中所有的百餘元積蓄到醫院結帳,但院方的帳單卻嚇得他倒吸了一口冷氣:住院及手術費共1500港元!他囁嚅地向莉莉道出了這筆昂貴的醫藥費,夫妻二人頓時愁容滿面。妻子說:“真要命咧,我們每月才幾十元港紙(港幣)進帳,去哪兒找這上千元?”百般思謀之後,夫妻仍找不到渡過難關的萬全之策。剛強的莉莉咬咬牙,決意忍痛割愛: “我們還是把孩子送給別人吧,找一個有條件的人家,說不定比跟我們這樣的窮父母強!”她甚至把這番話跟總來看望、逗弄小港生的湯姆斯說了:“大夫,看在孩子的面上,你幫我們找一個合適的人家,把孩子送給他,我只有一個條件:讓他幫付這筆住院費,好好待孩子。”湯姆斯正專心逗弄著這個“破記錄”的小嬰兒,喃喃自語道:“好個小夥子,這麼能吃、這麼會睡,真是個優秀人才!”小嬰兒一臉憨態、恬然無憂。
湯姆斯聽到莉莉的話,不假思索地介面道:“用不著送給別人,送給我就行,這樣的孩子千金難買呢,有什麼條件你儘管提。跟我你儘可以放心!”湯姆斯抬眼一看,嬰兒的母親已是滿臉淚水,方知此言無虛。他立時也慌了神:“噢,莉莉,這是大事,要慎重考慮,我說的是笑話,千萬別當真!”成龍的媽媽卻飛快地用手抹去了臉上的淚水,決然道:“湯姆斯大夫,我說的句句是真,你想好就中!”此事若順理成章地發展,陳港生便會成為湯姆斯的義子,他日後的道路也定然會截然不同,人們便無緣見到今日的影壇巨星了。
但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成龍父親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山東老鄉,專程來看望陳家新添的大胖小子。聞知此事,朋友大為光火,粗門大嗓地衝成龍父親吼開了:“老弟呀,你真是糊塗!兒子是什麼?兒子是你的親骨肉,是傳你家香火的後代!孔聖人怎麼說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呀!就是砸鍋賣鐵,你也不能不要兒子呀!你錢不湊手是吧?你吱一聲呀,我們窮哥們伸伸手不就得了,幹嘛要搞到賣兒子呢!”一席話,說得成龍父親差點掉下淚來!這位熱心腸的朋友當即東籌西措,湊齊了他們急需的1500港元,把成龍母子倆接回了家。
成龍幼年時,父親常給他講這段朋友熱心救助的故事,這對於成龍成長為一個重義輕利、熱心助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無疑是極具影響力的。
只有湯姆斯大夫悵然若失,他半是調侃半是認真地聳聳肩說:“你看,莉莉,你騙了我。我們當時要是簽了約就好了,我就可以告你毀約了。記住,以後孩子要送人,一定要送給我!”成龍媽媽有些羞愧地笑了。不想,湯姆斯大夫的這句玩笑話又險些改變了成龍的人生。
成龍的父親雖因家貧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性格開朗,頭腦機敏,愛好廣泛。年輕時受老家習武的風氣影響,拜師學過武功。他也喜愛文藝,對京劇尤有心得,多年耳濡目染,對“國劇”的愛好深入骨髓,是一位熱心的京劇票友。
他雖操廚師為業,但對培養兒子自有一番心得。他以自身的經驗得出結論道:“做人關鍵要有一副好胃口和一身好筋骨。”他按這個原則去調理他的寶貝兒子。
他從不在吃喝上吝惜錢財。即使是血汗錢,也讓孩子吃飽喝足。成龍自幼便胃口頗佳,在父親的正確鼓勵下,從不挑食偏食,一直長得敦實健壯,很有山東大漢的遺風。
成龍父親注重鍛鍊。自成龍會走路後,父親每天早上都把他叫醒,叫他跟著去跑步、練武術。腦袋大大的成龍雖調皮亦很有靈性,4歲就能把父親那套小洪拳打得像模像樣。他稍大時,父親又在家中給他掛了個沙袋。他一有空閒,便摹仿著電影上的效果配音,“嗨!嗨!嗨!”地一陣猛擊。
母親見此,便愛憐地誇讚他:“瞧,港生真像個小武術師呢!”母親活計忙碌,雖疼愛他,卻並不嬌慣。
成龍6歲時,已經長得比7歲的孩子還高還壯實。飽受無文化之苦的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文化學習。他們早就許願,再窮再苦,也要讓孩子讀完書。只要他願意讀,便一直供他讀下去。
注重教育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一直以智慧聞名於世,無疑是與這一優良傳統分不開的。事實上,外國教育專家也把華人子弟普遍的學業優良都歸功於這一良好的“家風”。
成龍的父母一合計,決定讓這個身體壯實、調皮聰明的孩子早些發矇讀書。於是,成龍6歲便背起書包上學堂了。當然,誰也沒料到,一年級竟成了成龍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