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長了,陝西也無法面對這樣的局面,唯一還是全面的改變北方各省的情況,只有情況普遍好轉,才能夠基本杜絕這樣的情況。(未完待續。。)
正文 第五百五十六章 局勢的微妙變化
雖然說府州縣衙門奏報,流民的情況,得到了妥善的解決,可蘇天成還是有些不放心的,讓柳敬亭到漢中府和延安去看了看,柳敬亭看到的情況,都是不錯的,至少流民都已經暫時安置了,官府給予了救濟,不存在餓死人的情況。
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聽到了柳敬亭的稟報,蘇天成放心了不少。
要說蘇天成這個巡撫,表面看,恐怕是所有巡撫中間,最為輕鬆的一位,他很少過問具體的每一件事情,總是拿捏大的方向,具體的事情,悉數讓下面的人去做,而且他給諸多知府的建議,也是這樣的,不要完全沉湎到具體的事情之中,要多多關心身邊的大事情,所謂的大事情,就是老百姓生活情況,官吏是不是認真做事情等等。
可是不是辛苦,只有蘇天成自己知道,他感覺到,自己恐怕比所有的巡撫都要辛苦,因為目標不一樣了,其他的巡撫,只要按照朝廷的要求,署理政務就可以了,可自己不行,每到一個地方,都要關心百姓的生活,如果說百姓過於貧窮,還要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且因為時代不同了,他特別關注軍隊的事情,沒有強悍的軍隊,什麼都保不住。
內心深處,蘇天成還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改變官吏的認識。
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事情,輕易不敢提出來,幾千年來,官吏都是對上面負責的,說白了就是對皇上負責。一切都看著上面,若是上級對你不滿意了。怎麼做都是沒有用的,你照樣丟官,甚至是丟掉性命,蘇天成的想法有些不同,官吏要對上面負責,令行禁止,這是必須的,但官吏更應該對下面負責。就是對老百姓負責。
這和建設家庭的認識差不多,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興旺富裕,為了家族,願意做出來奉獻,那是因為他知道,他必須對自己的家人負責,其實當官也是一樣。你必須對轄區內的老百姓負責,既然是父母官,就有責任和義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家天下的明朝,一切都是屬於皇家的,這個認識,輕易不敢提出來。若是宣揚開來了,人家就真的認為你是要造反了。
不過蘇天成知道,機會成熟的時候,他是會推行這樣的認識的,也只有這樣。讓老百姓來評價官吏,甚至一定程度上決定官吏的仕途了。恐怕各級的官吏,才能夠真正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必須為老百姓辦事的。
陝西的情況,稍微穩定一些了,蘇天成想到了自己的表態。
流寇逃竄到四川去了,根據暗線得來的情況,流寇的發展很是不錯,闖王李自成確實有本事,不僅很好的整合了流寇諸多的頭目,而且制定了嚴格的紀律,在四川的龍安府、保寧府、夔州府和潼川州等地方,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了。
四川總兵官秦良玉,多次率軍圍剿,無奈流寇經過整合之後,戰鬥力大為增強,而且得到了不少老百姓的擁護,明朝軍隊遭遇了幾次的失敗,為此四省總督鹿善繼還遭遇到朝廷的訓斥,也曾經集合軍隊,進行大規模的圍剿,沒有什麼成效。
根據暗線的稟報,流寇的人數,重新超過十萬了,這些軍士,大都經歷過了戰鬥,遠不是以前在陝西時候的戰鬥力了。
四川的實際情況是,官軍無力完全剿滅流寇,和流寇形成了對峙的局面,零星的戰鬥時有發生。
潛伏在流寇內部的暗線,分析出來的情況是,李自成很是謹慎,一直都在集聚力量,到了一定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在四川開始大規模的進攻,甚至直接佔領重慶府,與朝廷對抗,四川歷來被稱為天府之國,這裡的地形複雜,三國時期,蜀國依靠這裡的地形,延續多年,險些成就了霸業,李白的《蜀道難》表明了這裡易守難攻的局面: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快一年的時間過去了,如果任由流寇在四川發展,一旦真正形成氣候了,將是明朝的最大隱患了。
蘇天成的注意力,慢慢轉到流寇身上了,北邊暫時沒有大的戰事,孫承宗出任內閣首輔,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強了北邊的軍事部署力量,在撥付軍餉方面,向山海關、大同一帶傾斜了,後金得知孫承宗出任了內閣首輔,加強了山寧錦防線之後,也變得老實了很多,以前經常出動的滿洲八旗,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蹤跡了。
至於說榆林、寧夏一帶,滿洲八旗更是不敢涉足,這裡有江寧營和明朝新軍,戰鬥力都是異常強悍的,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