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6月,朱總又致電蔣介石、何應欽,呼籲團結,避免內戰。新華社全文廣播,並詳細公佈了敵人調兵部署。7月9日,延安數萬人集會通電全國,揭露國民黨陰謀。7月12日,毛主席為《解放日報》撰寫社論《質問國民黨》,把包藏禍心的國民黨蔣介石鞭笞得體無完膚。
我們這一著搞得國民黨十分被動。其後蔣介石、胡宗南見陰謀已敗露,又遭到國內外輿論的譴責,難逃重新挑起內戰的罪責,只好致電朱總司令,表示無進攻意。胡宗南則說:
“敝部換防,請勿誤會。”國民黨頑固派導演的這幕反共醜劇,就這樣急急收場了。
1947年,蔣介石集中兵力重點進攻陝甘寧邊區,中央決定把中央和軍委機關一分為三。以葉劍英、楊尚昆、李維漢、李克農組成中央後方委員會,進駐晉西北地區,負責中央同各解放區的聯絡,統籌後方工作。三月底,中央後委轉移到晉西北臨縣三交鎮及周圍的村莊。
為保證中央作戰的需要,葉劍英狠抓了情報的收集整理工作,在他的領導下,軍委機關的工作很快開啟了局面,每天不僅向中央提供國內情報,後來還提供一些國際情報。
由於後委的情報做得比較及時準確,使轉戰陝北歷時一年零五天的毛主席,對全國情況瞭如指掌,從而保證毛主席不僅順利地指揮西北我軍的作戰,而且有效地指揮了全國解放戰爭。
除了情報工作,後委還組織作戰經驗介紹和組織全國黨政軍民各方面的通訊聯絡。中央的經費、物資供應及部分兵員補充等也是由後委承辦的,為前委警衛部隊徵集了高質量的兵員。
葉劍英領導後委機關,默默無聞地擔負著中央後方的保障並作了大量的參謀工作,每天都向統帥部通報敵我態勢,成了中央的“耳目”,可稱最佳參謀部,而這個參謀部的參謀長就是葉劍英。
2.4 挺作南天柱
1949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全國大部分地區以後,繼續追殲向西北、西南、華南等地潰逃的國民黨殘敵。
為了消滅盤踞在華南一帶的國民黨軍,解放廣東,進而建立鞏固的國防南大門,中共中央決定組成新的華南分局,由葉劍英任分局第一書記,張雲逸任第二書記,方方任第三書記。同時決定由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和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組成一個獨立兵團,由葉劍英和兩兵團負責人統帥、向華南進軍。
毛主席對解放華南十分重視。他幾次同葉劍英談話,作了許多具體指示。
葉劍英向主席彙報了南下準備工作,提到幹部缺口太大,能分配太少,“好比我們客家話中的‘水尾田’,流到最後剩的水就不多了。”
毛主席一聽笑了。他借葉劍英的比喻,也很風趣地回答說:
“‘水尾田’是‘水尾田’,但是你那裡有一股泉水嘛。”
毛主席說完,兩人同時笑了。葉劍英明白,“泉水”是指原華南分局、兩廣縱隊和廣大人民群眾,那是革命勝利的源泉。
49年8月10日,葉劍英離開北平南下,9月初到達江西贛州,其時四兵團負責人陳賡、郭天民、劉志堅,十五兵團負責人鄧華、賴傳珠、洪學智,兩廣縱隊負責人曾生、雷經天,原華南分局書記方方等也已陸續到達。
葉劍英一到贛州,立即召開華南分局擴大會議和有關作戰、幹部會議等,對領導機構組成和幹部配備、解放廣東的部署、接管城鄉的重要政策等主要問題進行了研究部署,解決了軍事行動、戰役計劃、支前工作等一系列問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9月30日開始,四兵團、十五兵團和兩廣縱隊在葉劍英、陳賡的統帥下,按照預定作戰計劃,各自從集結地區出發,迅猛地向廣東攻擊前進。由於守敵拒絕和平解決方案,人民解放軍決心以武力攻佔廣州。一路上,斬關奪隘,所向披靡。10月10日,我軍推進到清源、佛岡地區。
眼看廣州指日可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忽然於10月10日7時致電中央軍委,要求:
“陳賡兵團即由現地(英德、韶關線)沿公路直向桂林、柳州之線前進,藉以增大消滅桂敵的計算”,並稱“目前似應集中兵力殲滅白崇禧的兵力為主。”
林彪當時對形勢及敵情的估計是:由衡寶南退之敵七軍、四十八軍主力共4個師,已被我四野部隊包圍於祁陽以北地區,敵其他各軍亦正回頭北援,我有可能在祁陽以北殲滅白崇禧主力。韶關至廣州線之敵主力正向鐵路以西撤退,廣州不打,敵人也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