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能健康長大。由於生活貧苦,他的兩個妹妹都當過童養媳。

宜偉從小愛勞動,愛學習,經常幫父母做家務,邊幹活邊學習認字、算數。7歲時,父母省吃儉用,送他去雁洋私塾唸書,以後又轉入新學堂讀書。

1908年宜偉唸完了私塾,這時家境也稍為好轉些,父親便送他到雁洋10幾里路的丙村三堡學堂(公立高等小學)讀書。在學堂裡他學習勤奮,生活艱苦樸素,晚間經常讀書到深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鍛鍊身體。他聰敏好學,學習成績科科優良,特別擅長寫詩作文,他的作文經常被老師拿去“貼堂”,作為同學們的範文。

少年時期的葉劍英,其不畏權勢,敢於向惡勢力挑戰及有勇有謀的性格便已顯露端倪。當時,中國長夜如磐的封建社會正在發生劇烈的震顫,革命黨人的武裝起義正向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猛烈衝擊。這種衝擊波也波及到偏僻古老的梅州城。

葉宜偉在進步老師的影響下開始接觸一些革命書籍,知道了孫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前夕,他和幾個同學跟隨進步老師林修明先生來了個“頭上革命”,剪去了辮子。

這在當時是大逆不道。頑固保守的鄉紳罵他們“無法無天”。宜偉他們由於得到校長謝魯倩和進步老師的支援,就跟他們論理,還鼓動別的同學也來個“頭上革命”。剪辮子的風潮,使少年葉劍英壯了膽,向舊勢力抗爭跨出了第一步。

當時,清朝政府已十分腐敗,民不聊生。丙村圩鎮地處從潮州上梅縣的河岸邊,常有乘船路過的清潮州府官兵上圩場劫掠老百姓的財物。百姓不堪其苦,卻敢怒不敢言。

“潮勇”明搶強奪的事,也驚擾了三堡學堂的師生。那時學校的大部分經費來自鎮上賣肉上繳的“牲口捐”。每逢肉鋪被搶,官府不管,總有肉店老闆跑來學校告狀,要求減免捐稅。

一天下午,四個清兵又上丙村圩搶掠財物,鎮上的人又來求援。葉宜偉和和一些高年級同學在校長和老師率領下去找“潮勇”評理。

幾個耀武揚威的“潮勇”在師生們的說理鬥爭下,被迫交出牛肉等財物,然後被師生們帶到學堂。開始,那四個傢伙很囂張,同學們便把他們關起來。關了一夜,這些傢伙只好低頭認罪。第二天,同學們將他們押送縣衙門處理。

三堡學堂師生打“潮勇”一事驚動了梅州和潮州府。從此,潮州府的清兵再也不敢輕易到丙村去騷擾了。

辛亥革命爆發後,葉宜偉開始注意習武,還寫了一篇《論兵》的文章,開頭一句便是“兵之物,大矣哉!”

1912年,葉宜偉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三堡學堂,考入梅縣務本中學。不久廣東軍閥政府責令將務本中學由私立改為官辦,改名為梅州中學,並派來個官方校長,盤剝尤甚。為反對校長欺壓學生,葉宜偉和一部分反對官辦和官方校長的師生毅然脫離梅州中學,搬到葉家祠上課。後來又搬到晚清著名詩人和學者黃遵憲先生講學處的東山書院,另建學校。葉宜偉認為“東山”二字很好,便提議將校門定為“私立東山中學”,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贊同。所以要標名“私立”二字,就是要同當時腐敗的官辦學校區別開來。儘管葉宜偉當時還是一個學生,卻敢於領頭與官方鬥爭,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創立了一間名望很高的中學,這確實是個極不平凡的創舉。

葉宜偉深知東山中學來之不易,更加珍惜時間,發憤讀書。他尤其酷愛史書和古曲文學詩詞,許多大家名篇,他都能背誦如流。這為他日後寫作舊體詩詞打下了良好基礎。

葉宜偉不但學習成績優秀,而且文體活動也很好,視野開闊、思想活躍,在學校師生中享有威望。同學們說他“學問好,身體健,交遊廣”。正因如此,他被大家選舉連任兩屆學生自治會會長。教師、學生都很佩服他的組織才能,公認他是“東中”的學生領袖。

1915年秋,“東中”第一屆學生畢業時,大家請葉宜偉為《同學錄》作序,他欣然命筆,在序中寫下了“成則周武三千,敗則田橫五百”的字句,鼓勵同學們要立志為國家和民族的富強幹一番事業。

1.2 講武堂的優等生

葉劍英離開東山中學以後,回到雁洋橫山,一面在小學任教,一面寫信給在馬來西亞怡堡的葉宜桐堂兄,要求出洋謀生。1916年,堂兄叫“水客”帶葉劍英經汕頭、香港、新加坡,到達馬來西亞怡堡的伯父家裡。當時身無分文的葉劍英,兩手空空,一貧如洗,可以說是“揩條褲帶謀生路,漂零直下七洲洋。”

在怡堡等待葉劍英的是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