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部分

,使得這極少數看到靈魂(造化之陰影)之真實面目的人獲得了感知靈魂和捕捉並烙印眷刻靈魂光輝的機會(至於造化的天賦性揀選和純粹從我們自身之法神相互印證的生命靈動性以及兩者之結合的因素成就性,諸位若有興趣,不妨去神思),文字的重要性和精神的純潔性以及源真的際遇性。很顯然,從教育業授之角度來講,我們現在之教育所教授的主要是基於再印證所獲得的產物,而且根據我們之接受程度(年齡等)之不同而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比重上相應不同;從教育研究之角度來講,我們現在之教育所探索的主要是基於再印證尚須獲得的產物(將窮盡我們的生命性、存在性和意義性),而且根據我們之對感知靈魂的追求以及對靈魂光輝的捕捉及烙印眷刻的際遇性之精神程度不同而在獲得之機率的可能性上相應不同。可見,相比之下,後者在印證以及再印證之內涵和外延在博神奧之契融性上的要求較之前者要聖賾的多:任何在對自身之對肉體、精神和靈魂的態度上有悖造化秩序和唯相秩序之要求和定位的生命存在性的人都是無法感受到源真意義的人。這就意味著,任何妄圖從教育業授過程中塑造可感受到源真意義之人的妄想都註定要在春夢的迷亂中驚厥而亡。

嚴格的來將,教育的時間性應該分為胎孕、學前(包括幼兒園之教育)、基教(小學、中學、大學)和應育(包括如研究生和博士生這樣的研究性教育,但主要指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將實踐和知識結合的過程)此四個階段:很明顯,只從這種有關教育的時間性的劃分以及教育所承擔的責任來看,那種我們現在苦苦哀求的創新式人才的存在並沒有任何理由被列入教育體系所應該承擔的使命之中。也就是說,任何基於捕捉靈魂光輝並得以烙印眷刻的思想創造性人才都是不可能從教育中產生的。直白的說,天才不是教出來的。關於這一點,我們後面續談,現在,我們還是談談有關學校教育的話題。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一,對文字的掌握:概念、文字表述以及基於文字的邏輯性思維的掌握等等,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掃盲;二,對前人(人類性)經驗和思想的傳承和掌握(而我們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隨時都可以保證我們實現唯相法則的過程):無論對錯,無須自己再一一去印證的需要性知識。如我們現在所設立的各種技校以及大學之理工科體系就是對經驗的傳承和掌握,而文科和各種研究機構則是對思想的傳承和掌握,大致如此。但我們此處所說之傳承和掌握無論是在體現上還是表現上都與創造性無關:就以研究機構來說,他們只不過是將前人的東西翻來覆去的搞排列組合而已,而並不是要在經驗提煉和思想探索上創造出自己的思想體系(智慧)來。可見,教育的本質乃是為我們提供參與社會生活所做的基礎性訓練而已,這隻意味著,獲得更好的教育只是為自己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謀取更好的機會提供了便利(怎麼辦,要是你沒有一張花裡胡哨的文憑,你就是再有本事,也只會在工作權利面前碰一鼻子灰),其目的並非是要將我們儘可能多的培養成偉大的各種學科的思想家。所以,我們也不要指望和強迫教育體系能教出什麼天才來,那並不現實,而且作為一種理想也很荒唐:但在公民素質的培養中,有一種精神必須要放置在教育的首位,那就是,勇敢之精神和探索之精神。所以,對我個人而言,我對教育的看法乃是,基於自由、平等和均衡的原則,小學和中學由國家保證進行普遍性的教育,使得每個公民都有受基礎教育的機會(小學就沒必要搞的那麼累了,讓小孩多玩好處更大);而大學,不妨就讓各大學機構自主招生,而且必須嚴格保證所有學子寬進嚴出的原則,這樣,即可以保證有能力之人接受高等教育,又可以保證精品的認可性。我們現在所擔心的有關一切,在新機制的環境中,她本身就製造了可免除任何我們所擔心的基礎和條件。我們現在在教育體系所遭遇的所有醜陋的現象,只不過是因為我們現在在政治、教育體制和運作本身等方面之原因造成的——而新機制所要解決的正是這個問題。只要建立了一個在政治表現上的自由、平等、公正和均衡的社會,那,我們雖不能說可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最起碼,我們可以不會因為自己的遭遇而去抱怨和憎恨社會以及別人。同樣,這也是可令天才(我們所追求的創造性人才)輩出的基礎。

沒錯,一個在政治表現上自由、平等、公正和均衡的社會環境是醞釀和產生天才的最佳孵化器——至少目前如此。而且,有關基礎必須是全方位的,雖然我們說天才不是教出來的,但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的內容卻是基礎中的基礎。在一個政治表現上自由、平等、公正和均衡的社會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