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2部分

這後面的兩種“刀”,已經不是通行的方孔圓錢了,但也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刀幣,而是一種全新的錢形,有點像現代的門鑰匙。

其中的金錯刀,形制獨特,堪稱“錢絕”。在刀環上,有“一刀”兩字凹進去(陰文),字上鍍有黃金。因為古代的鍍金不叫鍍金,叫“錯”,故而得名“金錯刀”。這把小刀的重量約20—40克,鑄工精美,是為歷代收藏家所看重的稀罕物兒。

隨著新幣的推出,王莽還有配套措施,他下令今後黃金國有,凡是私人不得收藏黃金,政府用兩把金錯刀兌換民間一斤黃金。

一枚新幣就要換老百姓那麼多五銖錢,這不是搜刮民財是什麼?兩把金錯刀,用的黃金少到幾乎可以不計,就要換人家的一斤黃金,這就更等於明搶了!而且黃金收上來以後,有很多還沒給人家及時兌換金錯刀,後來乾脆賴了賬。這已經不是政府在金融上與民間博弈,而是政府動用政治權力巧取豪奪了。

自從新幣發行後,王莽就規定,今後錢不能再叫錢了,應該叫泉。

兩年後,也就是王莽當上皇帝的那一年。他再次改革幣制,把五銖錢、契刀、金錯刀全都給廢了。

原來他奪的是劉家的天下,心裡發虛,想要抹去漢朝的一切痕跡。繁體字的“劉”寫作“劉”,是由“卯、金、刀”三字組成,這個也要忌諱。國家所用的器物。凡是含這三個字的,都要取消。錢含有“金”字,兩種刀幣都含有“刀”字,所以一併取消。只保留了大泉,另外又新鑄了“小泉”,取代五銖錢。

老百姓用了近百年的五銖錢,說廢就給廢了,新錢一時造不出來,王莽就動用各郡國的力量來鑄錢。他從中央派了五十個諫大夫到各郡國去。日夜督促加速造錢。

這才剛剛有了點眉目,過了一年,王莽又推出了一整套新幣制。這套新幣制,叫做“寶貨制”,把錢稱作“寶”,也是王莽的發明。新幣制的要點,一是“五物”,即包括五種幣材。金、銀、銅、龜、貝。 二是“六名”,即貨幣共分六種:黃金、銀貨、龜寶、布貨、泉貨、貝貨。其中。布貨和泉貨,都是銅質貨幣。三是“二十八品”,即六種貨幣中,每種內部也有品級差別,大小優劣不等。所有貨幣中,最值錢的是黃金。以一斤為單位,值一萬錢。最不值錢的,是“泉貨”裡的第六級“小泉”,值一錢。

最要命的是,在這諸多樣式與品級的貨幣中。從最高的到最低的,面值共有21個等級。

老百姓拿錢來用,是要用於購物、做買賣的,誰有工夫能記住如此複雜的換算? 王莽從不親自買東西,他也不想一想,這一套貨幣,在流通中怎麼操作?互相間如何兌換?如何找零?怎麼記賬?

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聰明,他們不管你什麼寶貝烏龜殼,在市場上全不認,只認大小泉,因為這兩個東西畢竟還有個錢的樣子。

三年後,因為新幣制在實踐中無法推廣,人民照舊偷偷使用五銖錢,只好又改革。

新發行了5銖的新錢,叫做“貨泉”,小泉不許再用了。這實際上等於變相恢復了漢朝的五銖錢。大泉也限定再流通六年後就不許用了,本來12銖的大泉也要貶值,與5銖的“貨泉”一比一使用。

老百姓聰明得很,重12銖的“大泉”,他們怎能捨得當五銖錢來用?即使不偷偷改鑄成五銖錢,也會把它銷燬了做其他用途,哪裡還會再流通六年?

王莽的貨幣改革,如此頻繁地更換貨幣,全無道理,是自找麻煩。即使有道理,換得這麼頻繁,也很難在群眾中建立起對於新貨幣的信心。

貨幣一旦進入流通領域,就成了老百姓手中的財富,不能說廢就廢了,必須要有善後處理,政府要負責補償或者以新換舊。但王莽全然不管這些,所以史書上說:“每一易錢,民用破業”,貨幣改革成了掠奪人民財富的手段。

從貨幣發展史來看,一般都是從繁到簡,從實物到金屬,而王莽卻是反著來,嚴重違背貨幣演變規律,造成經濟的紊亂,企圖以政治權力干預經濟,不懂貨幣有它的自身規律,逆天而行,哪有不失敗的!

王莽的所謂貨幣改革,有百害而無一利,對他自己也是。原本他還是有一定民意基礎的,但貨幣改革之後,民心盡失。新王朝的迅速崩潰,可以說主要就是源於這荒唐的貨幣改革。

呂布將來差不多也要像王莽那樣由權臣而至尊,但他要牢記王莽的教訓,不能胡亂地進行貨幣改革。

呂布尊重五銖錢,也尊重東漢執行兩百年的貨幣制度,唯一想做的是把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