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的強健精神支柱和充滿浩然正氣的民族性格,完整地構建了全民族的道德體系,加上儒家“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仁者無敵,德治愛民”的政治文化、“孝悌和親”的倫理文化、“文質彬彬”的禮樂文化,仍滲透在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一直是漢人在人文理想方面的寶貴精神財富。
孟子的民主、民生、民權思想博大精深,穿越千年時空依然生命力無限,可惜後世某些別有用心的人們將孟子閹割了,將孟子束之高閣了。
因為《孟子》裡面強烈的民本思想,自先秦到中唐,一直被上層權貴冷遇,束之高閣,正因此原因,《漢書》藝文志僅僅把《孟子》放在諸子略中,視為子書,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
到了中唐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五代十國的後蜀時,後蜀主孟昶命令人楷書十一經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這可能是《孟子》列入經書的開始。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廟。以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