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受降權而執意進兵,才最終導致了這一階段談判的失敗。誠如中共中央當時在給周恩來的一份電報中所揭露的:“淚前的談判,彼方全為緩兵之計,並無誠意解決問題,彼方一切佈置均為消滅我黨。”既然國民黨方面缺乏誠意,談判的雙方最終不歡而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有一點必須明確。雖說這一階段的談判失敗了,而且內戰的危機也隨之變得更為嚴重,但周恩來對當時形勢的分析卻是冷靜而客觀的,其反內戰求和平的信念依然是堅定的。返回延安後,他在為供中央領導人傳閱而撰寫《關於國共談判》的書面報告中說,自毛澤東離渝後,國民黨由和偏戰,談判陷入僵持階段,但中間也有起伏。從總體上看,蔣介石是搖擺不定的,現在要他放棄反共思想和滅_企圖而自動地做到國共親密合作,這是不可能的;但目前他要下討伐決心,寧進行長期內戰而不惜,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和平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蔣雖動搖,也不能完全背道而馳。因此,“邊打邊談會成為相當時間的國共關係的特點。”國共兩黨一時偏和,一時偏戰,在和中醞釀著戰,在戰中又醞釀著和,鬥爭將是嚴重的複雜的。為此,我們應本著反內戰、爭民主、求和平的基本方針,實行政治進攻、軍事自衛的原則,確定雙十會談紀要我方提案為基本價錢,來進行“邊談邊打”的談判。“和平方針是矛,堅強抵抗是盾。戰而遇到抵抗,使其知難而退”,“爭取和平階段的到來”。實踐證明,周恩來的估計及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