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部分

解,變化莫測的戰略重組,戰亂蹂躪下的民生困頓,似乎進入了歷史的輪迴。

與春秋戰國不同的是,兩漢帝國的參照系和漢代社會形成的獨特背景,使三國的戰略不同於先秦而有了質的提升。漢末之間的群雄紛爭,孕育了戰略思想的空前進展。此後中國歷史上的戰略構思和設計,基本上再未能超出三國的模式和框架。

能親身參與到這樣的佈局謀劃之中,在座諸人或者體會還不是特別強烈,但熟知歷史再世為人的劉琮,就有一種強烈的命運感和由此而產生的激動之情。他知道定下戰略方向之後,便會是波瀾壯闊的戰爭,無論是對於當下,還是未來,影響都會非常之深遠。

劉琮的目光,不覺望向了諸葛亮。

名傳千古的《隆中對》是不可能出現了,不過劉琮並不覺得隆中對的戰略適合自己。首先荊州與江東孫氏乃是不死不休的仇敵,沒有任何講和結盟的基礎,其次《隆中對》是建安十二年,也就是七年之後才由諸葛亮提出的,那時曹操已平定北方,擁百萬之眾;江東被孫氏佔據,已歷三世,民附兵強。

任何戰略,都離不開對自身實力和所處環境的分析和考量,先易後難還是難而後易,實際上也只是籠統的說法,在實施過程中,如果遇到外力的影響,定然會產生相應的變化。

也許是感受到了劉琮的目光,一直埋首記錄的諸葛亮抬起頭,明亮的雙眼中帶著幾分堅定。他放下手中的狼毫筆,稍一沉吟,環視眾人鄭重說道:“亮不才,愚見淺短,然軍師所言,或可商榷。”

劉琮聽了嘴角微翹,到底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啊,面對賈詡這樣的名士,諸葛亮毫無怯意,侃侃而談:“以亮揣度,江東並不難克!何也?江東自孫堅奮起,至今不過數十年。其子孫策並有江東,多有殺伐,雖有張昭、周瑜、魯肅等輔佐,其根基其實未穩。將軍以雄兵順大江,策以何當之?前有彭澤之敗,其部見將軍旗號,必心懷畏懼,士卒沮喪,將士離心,此又不難也。”

座中諸人聽了或點頭附和,或沉思不語,不過很顯然,對諸葛亮這番話都頗為重視。尤其是徐庶,見諸葛亮敢於直抒己見,頗為欣慰。

賈詡考慮的是大勢,諸葛亮注重的是實情,兩者很難說誰對誰錯,而且也沒有必要非要分出對錯。劉琮對於現在堂上的氣氛,還是非常滿意的,即便是賈詡,聽了諸葛亮所言也只是微微頷首,並不覺得這是諸葛亮故意冒犯。

倒是蒯越這會兒回過神來,他意識到劉琮與劉表不同,後者安於自保也好,坐觀成敗也罷,在戰略上採取的都是保守方陣。而劉琮則銳意進取,主動出擊,這不僅僅是風格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將影響荊州乃至天下的大勢。

看來以前的許多想法,都要隨之改變了,蒯越這一瞬間下定決心,唯有跟上形勢,才不會被淘汰出局。

其他諸如杜襲、裴潛、司馬芝等人,隨著劉琮就任荊州牧,也各自從南陽郡升任州官,不過他們更擅長各自所掌之事,對於戰略大計並不參與。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就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杜襲就農事而言,提出若想對江東用兵,最快也要等到今歲秋收以後。

徐庶對此說道:“軍資糧草,尚不足用,此為實情。然時不我待,或可遣精兵逐步蠶食,或以奇兵襲擾,使江東不得安寧。待我軍糧草備足之後,大軍再相機而動,或可收到奇效。”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是戰術方面的討論了。劉琮並不急於決定,而是任由諸人各抒己見,畢竟他現在需要的是注重全域性,在許多細節方面,比起杜襲等人就所知不多了。

和以前出征作戰不同,現在劉琮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南陽軍,還必須將整個荊州的軍力都納入其中。然而荊州郡兵來源複雜,良莠不齊,統屬紛亂,若要對外用兵,首先要做的,便是理順指揮,去蕪存菁。

想到這裡,劉琮轉頭望向徐庶。這個繁雜而又急迫的重擔,唯有他來挑起了。當然自己也不會袖手旁觀,必要的時候,還得自己親自出馬。

畢竟這個時代許多將領的部眾就是其部曲,清理軍伍,絕非易事。

與此同時,劉備和呂布,又當如何措置?

種種問題湧上心頭,劉琮不覺閉上雙眼,凝神思索。

第138章 何不引軍取關中

“將軍可是為劉玄德而煩憂?”待眾人散去之後,劉琮將賈詡請到了內堂,賈詡見劉琮神色凝重,稍一揣測便猜到了劉琮的心事。

劉琮點頭應道:“是啊,如今他成了平叛的功臣,在荊州的名聲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