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在歷史上倍受日本的欺辱,而李小龍則為中國的觀眾渲洩了壓抑已久的怨憤。

接下來的事實,卻使這一論點難圓其說,證實了李小龍的成功,仍是基於他高超的武功和演技。

在新加坡,門票時時告罄,影院常常掛出“滿座”的告示。炒票的黃牛黨大發其財,把15元的票炒到27元。首映場過後,反響猶如核爆炸,致使第二天,成千上萬的影迷湧向電影院,造成嚴重的交通阻塞。當局被迫宣佈《精武門》停映一星期,待重新佈署後,影片才重映。一部影片引起交通阻塞,這在新加坡歷史上屬唯一的一次。

在菲律賓,《精武門》在影院連續上映了6個月,打破當地所有影片的紀錄,使得港產影片聲譽陡增,掀起了香港電影熱,發行商競相購買港產電影的版權。結果,菲律賓頒佈了限制進口影片的政策,以維護本國的民族電影。

在美國,首輪上映也引起轟動。所有的唐人街影院都上映李小龍的《精武門》,在白人居住區的影院,此片也頗受歡迎。《精武門》與《唐山大兄》合加一起,取得600萬美元的鉅額收入。這是港產影片首次在美國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為今後港產影片輸美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使人感到意外的,是帶有強烈的反日情緒的《精武門》,竟能在日本大行其道。日本影迷對李小龍的狂熱程度,並不亞於與李小龍同根的中國影迷。據調查,在日本放映的幾部李小龍影片中,最受歡迎的竟是《精武門》。該片的拍攝,邀請了幾位日本空手道高手參加,但他們無一例外在片中成為李小龍拳腳下的敗將。由此可見,李小龍影片的魅力,已不是政治和民族的因素所能禁錮。

李小龍在《精武門》中的表演,更顯出他與其他港臺武打影星的不同之處。

臺灣作家羅龍治著文分析《精武門》:

“李小龍一身布衣布鞋,土氣十足,卻一腳把番邦一個公園‘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惡狗攔路的招牌,踢得碎片紛飛。這一腳的威力,其他自詡為王牌的武俠明星能夠踢得出來麼?李小龍獨自去找日本人一個武術館的館長,說要還他一份‘禮物’。說完就舉起他手上一塊大字招牌,上面寫的赫然是‘東亞病夫’四個字。這四個字的恥辱,就象火焰般地在中國觀眾的心中燃起,接著李小龍就在長嘯聲中,把日本惡霸打得東倒西歪。這一聲長嘯,表現了埋藏多久的悲憤與恥辱,其他武俠明星能夠吼得出來嗎?”

一位筆名為“譚笑”的美國影迷在華文報紙上發表言論:

“真正能代表中國影片特色的數功夫片,有如日本的推理片,美國的西部片。我是個功夫片迷,凡臺港的功夫片必看不可,對武打明星崇拜得五體投地。自從看了李小龍的《精武門》,我發現原來的臺港功夫片皆沒意思,武打明星們皆幼稚可笑。一言以蔽之,臺港功夫片是‘胡打’,武打明星則是‘假打’。只有李小龍的功夫片是‘認認真真’地打,‘實實在在’地打。”

“功夫片,無功夫之人卻可大演特演,演得名聲大噪,紅得發紫,如此長往,臺港功夫片可以休矣!”

“惟李小龍力扭乾坤,向臺港影業吹進一股新風,獨樹一幟。可惜,李小龍只有一個,不會有第二個。”

這位“譚笑”先生褒一貶眾,不知這些武打明星看後會作何感想——尤其是那些功夫上乘,在片中表演了真功夫的演員會作何評論。

他們皆保持緘默。

港臺的報紙,自然不會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把那些被自己炒紅了的武打明星又大大地貶臭。他們幾乎眾口一致地鋪張溢美之辭,對李小龍的表演讚不絕口,稱他“貨真價實”、“登峰造極”、“歎為觀止”,等等。

李小龍在《精武門》打響後,接受了香港記者的採訪,話題是從他電影的英雄主義開始的,李小龍說:

“我從不演英雄,但觀眾希望我成為一個英雄。我也不會扮演相同的角色,儘管當我打鬥的時候,都表現出象一頭野獸的形態,但每個角色都是有所區別的。”

“我也從不只依靠打架去完成我的電影角色,雖然東南亞的觀眾喜歡我這樣做。我更注重自己的性格和形體的展示。我不是在演戲,只是在進行自我表現。所以,誰要是試圖模仿我打鬥時的叫喊和表情,那不過徒然使自己變得滑稽可笑罷了。”

“演員基本上有兩種型別,一種是萬能演員,演什麼象什麼,另一種則只能演固定型別的角色。我認為自己介乎兩者之間。我有個性,因此我所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有點我自己的影子。”

“我並不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