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先要站穩腳跟,站好了樁子,他來就是一拳,把他打倒。敵人首先向我軍進攻,進入我軍防禦陣地的火網,傷亡必重。敵人的後續部隊佔領幾個山頭,立足未穩,我軍由防禦變為攻擊,向敵人勇猛進攻,把敵人打得潰不成軍,我軍由陣地戰變為運動戰,戰術上叫做攻擊防禦。我軍攻佔永定,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俘獲是很大的。你們在這幾次戰鬥中打得很好,很勇敢,發揚了革命精神,取得了重大的勝利。”程潛這種及時總結作戰經驗,現地論說戰法的講演,對剛從軍校畢業的黃埔生從此走上軍事指揮官位置後的指揮藝術影響甚大。
11月6日,東征軍總指揮部抵達汕頭,第二次東征大功告成。至此,革命軍行程300多公里,共消滅敵軍1。2萬餘人,俘虜6000餘人,繳獲各種槍械8000多支,收復了東江和潮汕全部地區。陳炯明從此一蹶不振,蟄居香港,1933年9月病死。
第二次東征之役後,東征軍又回師助剿南路軍閥鄧本殷。革命軍渡海作戰,消滅殘敵於海南島。至此,廣東全省獲得完全統一,為北伐奠定了基礎。
革命軍在第二次東征中也付出了沉重代價,“是役死傷同學58人,士兵178人”。在惠州追悼陣亡將士大會上,周恩來發表重要演說詞:“今天是我們很悲痛的日子,我們的悲痛拿什麼來安慰?我們只有努力繼續已死同志未做的工作,不是我們最後的成功。諸位同志,我們知道今年春間,用了兩個團的兵力把淡水、棉湖、興寧攻下,成了很好的榮譽。我們……要把全中國的軍隊都要化為革命軍。”持槍站立在操場上的東征軍官兵向天空鳴槍,為犧牲的烈士誌哀。(1925年10月23日廣州《民國日報》)
北伐前鋒和主力
北伐戰爭,是一次武裝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戰爭。從1926年7月廣州誓師出征,到1927年夏天,短短一年時間,席捲東南各省,連克武漢、南昌、南京和上海。戰鬥之烈,取勝之速,軍威之盛,實我國現代史上所罕見。在這次戰爭中,黃埔軍校師生高舉北伐大旗,奮勇當先,歷經百戰,血濺山河,為震動中外的北伐戰爭創立了輝煌戰功,黃埔軍校的聲威也進入高峰。
北伐是孫中山先生的多年願望。在黃埔軍校建校不久,他就發表《北伐宣言》。由黃埔軍校第1期學生隨從護衛,他親往韶關督師,向北進軍,因廣州商團叛亂而中止。周恩來則力主“將革命思想傳到全中國”,在惠州追悼陣亡將士大會上,更明確號召:“第一,統一廣東;第二,統一全國;第三,打倒帝國主義。”當年投奔黃埔任教和就學的多是國共兩黨所輸送的富有革命思想的人,他們在孫中山革命的三民主義和馬克思共產主義哺育下,進一步樹立了為國為民的雄心壯志,為貫徹軍校宗旨而英勇奮
鬥,積極參加北伐。黃埔軍校前幾期學生畢業時都宣誓,“決志於廣東統
1926年7月,廣州市民在中山大學舉行大會,歡送北伐軍出征。
一之後,更努力於全國統一”,“為主義而奮鬥,為主義而犧牲”,“以達國民革命的目的,以求世界革命的完成”。由此也把孫中山三民主義和馬克思共產主義革命思想融為一體,帶動了師生在軍校裡同場操練,同窗切磋;在戰場上生死共赴,並肩作戰。
北伐軍的陣容和實力,是以黃埔軍校師生為主要支柱的。透過統一廣東的歷次戰鬥,以教導團為核心骨幹起家,一年之間已先後從校軍、東征軍、黨軍,進而擴編成國民革命軍,都依賴於黃埔軍校的軍事和政治骨幹為基礎。他們以統一廣東的威望,贏得領居國民革命首腦和主幹的地位,在北伐軍總司令部各軍事中樞部門擔任重要職務。蔣介石以校長盛名出任國民革命軍、北伐軍總司令,副校長李濟深任總參謀長,教育長鄧演達任總政治部主任,校秘書長邵力子任總司令部秘書長。黃埔第1期畢業生蔣先雲任總司令部侍從機要秘書,金佛莊任總司令部警衛國民革命軍北伐進軍路線示意圖團長。鮑羅廷和加倫等蘇聯顧問分別任政治總顧問和軍事總顧問。
在各軍事部門內,由黃埔軍校教官任處長的很多,在司令部的14個處中:由校辦公廳主任張定潘任參謀處長,校入伍生總隊長張治中任副官處長,校管理部主任林振雄任海軍處長,校軍械處長楊志春任軍械處長,校學生總隊長嚴重任秘書處長,校軍需部主任俞飛鵬任訓練處長,校軍醫處長金誦盤任軍醫處長,還有教官陸福廷任交通處長,徐桴任軍法處長,褚民誼任審計處長。除軍務、航空、軍需和徵募4個處外,由黃埔軍校教官任處長者共10人,佔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