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圍是碧綠的青草。

果真如此,季凡見此情景不由想起了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那還是在解放不久的1951年,一天,一位中年婦女來到了廣州市最著名的古董街——文德路,她在這條街上徘徊了半天,才顫顫巍巍地走進了一家古玩店。隨後她地掏出一個小包裹,並小心翼翼地將它開啟,頓時一方硯臺顯露出來,古玩店將中年婦女的這方黑色、呈長方形的硯臺反覆地看了又看,似乎也沒看出它有什麼特別之處,於是搖了搖頭把它還給了中年婦女。

中年婦女感到無比失望,嘆了口氣,就在她轉身剛要離去時,旁邊一個穿西裝一臉書生氣的中年人突然發話道:“等等,這硯臺我要了,你開個價吧?”中年婦女張口要了160塊,穿西裝的中年人也沒和她講價,隨即付給了她160塊,買下了這方硯臺。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古玩店的店主奇怪他為什麼要花重金買下一方在別人眼裡看似很普通的硯臺呢?這位穿西裝的中年人是這家古玩店的常客,等那位婦女離開後,他叫店主端來一碗水,店主對此不解其意,他笑而不答,只神秘地回答道:“不用著急,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穿西裝的中年人將碗中的清水輕輕地擦在硯臺上,很快,硯臺上竟奇蹟般地出現了一隻猴子的形象,這隻猴子呈蹲坐狀,似乎在回首張望,嘴角還流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店主驚奇得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連連懊悔剛才自己的粗心大意,錯過一件稀世珍品。可是,這硯臺上怎麼會有一隻猴子的形象呢?

原來這硯堂上生就一塊珍貴的“魚腦凍”,它呈現出黃白色,像魚腦一樣清晰透徹,這在端石中非常稀有,十分難得。更加離奇的是,這塊“魚腦凍”呈現出一個蹲坐的獼猴形象,眼、鼻、嘴和前足都栩栩如生,形出天然,絕無僅有。此硯妙在它平時通體泛黑,毫不引人注目,猴形也不突出。但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只要用溼布輕拭一下,硯堂裡“魚腦凍”的花紋就會立刻清晰無比地顯示出獼猴的形象來。

幽U書盟 uUtXt。CoM 銓文字坂月鍍

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五十章 千金猴王硯的由來 字數:2761

這位火眼金睛識出這方硯臺的人,是中國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和古文物研究專家商承祚,他是位受人尊敬的學者,抗戰時期,他曾冒著戰火在長沙搶救文物,其中包括一面珍貴的戰國古銅鏡。商承祚拿著硯臺反覆觀看,他興致勃勃地告訴店主,這硯臺名叫千金猴王硯,它可大有來頭,還與中國歷史名人張之洞有關。

張之洞是中國晚清時期的朝廷重臣,做官向來以敢諫聞名,號稱“牛角”。相傳,1880年,清朝宮裡出了一件事,惹得朝野譁然,事情雖不大,但卻關乎慈禧太后的臉面。

話說一日,慈禧太后讓太監給她妹妹送幾盒食物。可是送東西的太監沒按規矩攜帶出宮的腰牌,宮裡也沒有事先跟守門的護軍打招呼,結果護軍不肯放行。於是太監就跟護軍吵了起來,一怒之下還摔掉了食盒。太監回去報告老佛爺說是護軍無禮,不僅不讓他出去,還砸了東西。慈禧太后聞言大怒,立即下令罷免護軍都統,並將當值護軍並刑部處以重罰。當時,太監在宮中的地位已經變得越來越跋扈,所以朝廷大臣們反應強烈,一致認為慈禧處置不當。可是老佛爺就是誰的話也聽不進去。

最後還是張之洞出面,他不像眾人諫官那樣一上來就把茅頭指向太監的跋扈,暗示慈禧太后寵信宦官,而是從老佛爺的自身安全形度出發,說明宮門護衛制度嚴格的必要性。話說得入情入理,不得不讓老佛爺動心,最後護軍得以保全性命,涉事的太監也受到了懲罰。由此看出張之洞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雖然直言敢諫,但也一直官運亨通。

清朝光緒年間,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主持在廣東的肇慶開發硯臺。在肇慶斧柯山以及北嶺一帶,方圓近百平方公里內,分佈著數十處硯坑,著名的端石就產自這些坑洞,其中“老坑”出產的硯石最為名貴,細膩嬌嫩、緻密堅實,發墨效果好,磨出的墨細膩油潤,不易乾涸,深得歷代文人和帝王將相的喜愛。傳說用端硯磨出來的墨汁“隆冬不冰”,寫在紙上的字“蟲蟻不蛀”。有這樣一個傳說,古時有一位廣東秀才進京考,天寒地凍,水滴在硯臺上,即刻結冰,只有跡位秀才攜帶的端硯,對著硯臺呵氣,研出的墨汁不會結冰。

古時在老坑採石十分艱辛,坑洞在水下,長約八十多米,在冬天枯水季節,幾十人下到洞裡,隔一米坐一人,排成一列,用陶罐把洞內的積水一罐一罐淘出去,即使晝夜不停,也要耗時一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