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是被發現了,不過也正常,這麼大的動靜,不可能完全瞞過吳人;只希望吳人出動的速度不要太快就好。”
作為晉國的主人,數十萬大軍的統帥,天下間最為尊貴的晉王,李存勖原本應該在大軍安然渡河,並且奪取了穩固的陣地後,再乘船渡河。然而李存勖更知道,接下來的這一戰將會決定晉吳兩國的國運,決定誰才是中原的主人;這麼關鍵的一次決戰,李存勖當然要身先士卒,親自率軍作為前鋒渡河,以鼓舞全軍士氣。
而他的這個決定也確實起到了作用,連晉王本人都率先渡河了,其他將士自然不會有半點遲疑,他們紛紛跟隨其後,在他們的王的帶領下,準備去掠奪下一場勝利。
船槳在水中翻滾,帶起一朵朵水花。
對面的河岸已經越來越清晰,而李存勖的心緒也開始飄忽起來。
“就算渡河一切順利,我軍的兵力也難以超過三萬人,而敵軍在平陰的軍隊據說就有七、八萬大軍,接下來這一戰,我軍真能取得勝利嗎?”
“鄆州城中我軍被圍困已有大半年,這大半年時間一切訊息斷絕,城中將士到底如何了?能堅守到我軍解圍嗎?”
“楊劉南城的敵軍深溝壁壘,防守嚴密,更有周本這位名將統帥,若是得到我軍渡河的訊息,他又會做如何選擇?”
……
一個個問題在腦海中浮現,讓李存勖心緒難寧。
而這些還只是關於眼下這一戰的諸多問題,事實上,晉國面臨的問題遠不止這些。
歷史上的晉國光是對付一個後梁就被拖得筋疲力盡,雖說憑藉李存勖的天才發揮,最終一舉消滅後梁,但晉國那時在興盛背後掩藏的虛弱也是不爭的事實。
而在消滅後梁後的幾年裡,李存勖更是被軍事上的巨大成就衝昏了頭腦,以至於安心享樂,荒於政事,再加上國內長久以來積蓄的矛盾爆發,最終死於興教門之變。
而如今這個歷史中,南方吳國的崛起給晉國帶來的壓力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李存勖心中的憂慮自然也遠超原本歷史上的他。
心中雖然充滿憂慮,但作為一個合格的統帥,他的臉上卻絲毫沒有顯露出擔憂,反而充滿著無窮的自信,彷彿已經勝利在望了一般。
身邊的將士也被他的自信所感染,一個個臉上滿是自信。
“大王,咱們靠岸了,看來敵軍在這裡並沒有防守;末將願率麾下將士作為前鋒,為大王開道。”這時一直跟隨在身邊的李紹榮開口道。
李存勖收回思緒,他回頭緩緩看向身後眾多軍隊,他看到了如林的長槍,看到了士兵臉上的堅毅,看到了都一匹匹嘶鳴著的戰馬,在這一瞬間,不僅是臉上充滿自信,便是心中的擔憂也瞬間消失了:有如此強軍,便是敵軍百萬,也未必不能一戰而勝!
“好,你率一千人前頭開道,務必要讓敵軍見識到我軍的厲害!”李存勖大聲下令。
“全軍,登岸!”
……
伴隨著李存勖的命令,數萬晉軍開始有條不紊的登上河岸,而李紹榮則率領著一千騎兵開始向內陸開去。
一個多時辰後,第一批三千餘人便已完成登岸;接著,大小船隻迅速返回北岸,準備將下一批軍隊以及他們的輜重馬匹等運送過河。
到了天黑的時候,已經有一萬餘人以及他們的兵器鎧甲、作戰馬匹被運送過河;而到此時,尚未有任何吳軍出現的跡象,便是李紹榮的前鋒都很少碰到吳軍,彷彿吳軍對他們的到來還一無所知一般。
但李存勖卻知道,這不過是因為他們渡河的行動來得突然罷了。
或者說,吳軍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分別把手河岸,而是將大軍集中在平陰、楊劉、鄆州等地,等待晉軍渡河後再發起反擊。
而吳軍的水軍要趕過來更是需要時間,等到吳軍水軍到達以後,真正的考驗才會開始。
……
平陰城外,吳軍大營中。
紛亂繁雜的軍隊調動同樣讓楊渥感到一絲憂慮。
或許是長期停留在此的緣故,即便是採用了軍隊輪換、增加賞賜等各種辦法來提振士氣,但楊渥發現如今軍中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絲急躁,尤其是在久侯晉軍而不至的情況下,許多將領更是出現了主動請戰的要求。
而這一次的軍隊輪替更是讓這些急躁情緒展露無疑。
自從下達輪替令後,在楊劉南城負責圍城的軍隊只花了三天時間便撤了下來,反倒是平陰這邊的軍隊調整出現了一絲混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