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性格,也使得他在學校裡很少能引起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從小到大,在學校裡得過的唯一獎勵就是“全勤獎”,從來沒有顯示出過人的才華。
1939年他畢業於劍橋大學,1940年英國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佩魯茲在聘請他到自己領導的實驗裡工作之前,徵求過一些權威人士和一些一般人士的意見。那些人對桑格的評價正面的不多,也沒表示出多少讚美的。當佩魯茲選擇桑格的時候,還有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覺得不應該選這麼一位沒什麼影響和資歷的年輕人到如此有名的實驗室。
那麼桑格究竟用什麼打動了佩魯茲呢?原來佩魯茲主要看中了這位年輕人的闖勁和思想解放,還有他的化學專業背景,這都是劍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所需要的。桑格雖然並不突出,但是他的思維很有原創性,在碩士論文裡提出了連博士課題都很少具有的創意和思想。
探索的問題來源於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它們可能會在教科書裡出現,但並不是每個問題都能從教科書裡找到答案。更為重要的是,越具有原創價值的觀察,越無法從教科書裡找到答案,這時候需要進行思維的冒險和全心的投入。而且必須注意到的是,越是原創的探索,需要付出的時間和耐心會越多。
昆蟲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對昆蟲進行研究性觀察的人並不多。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的成功,就源於他對昆蟲進行了原創的研究性觀察:
有一次,他走在路上,突然看到許多螞蟻在搬運幾隻死蒼蠅。他覺得這是觀察和研究螞蟻生活習性的好機會,於是便不顧地上是不是乾淨,趴在地上專心致志地一口氣觀察了四個小時,手腳都麻了也絲毫沒有覺察。
還有一次,幾個農婦早上去摘葡萄的時候看見法布林躺在路上,眼睛盯著一塊石頭出神。下午回來的時候,看到他竟然還在那裡躺著。她們不由得驚呼:“天啊!我們該為他禱告了。”她們怎麼也不明白,他怎麼能看一塊石頭看了整整一天,懷疑他是不是瘋了。其實他是在觀察石頭上的昆蟲。
就是靠這麼頑強地持久觀察和探索,法布林才完成了其鉅著《昆蟲記》。
有些探索存在危險。儘可能全面地瞭解自己的行為可能存在的危險,對於進行科學探索和保證自己和周圍人的安全十分重要:
休伯爾於198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與獲得這個巨大的榮譽不同的是,他還曾經差點把自家院子炸上天,製造了一起不大不小的“恐怖事件”。
休伯爾15歲的時候,他在自家地下室裡配製了一種粉末,為了進行實驗,他還專門來到比較空闊的院子裡,把盛著粉末的紙盒放在草地上,小心翼翼地劃了一根火柴,投到了紙盒裡。哪料到他的手還沒來得及離盒子遠一點,那些粉末就爆炸了。休伯爾完全被嚇傻了,他的手和臉都像被炭塗過一樣。他的父母從屋子裡跑了出來,他便開始向父母解釋是怎麼回事。話還沒說完,院子外面傳來了警笛聲。原來是鄰居聽見巨大的爆炸聲,以為遭到了恐怖分子襲擊而報了警,沒想到是虛驚一場。休伯爾的父母滿臉尷尬地向警察和鄰居道歉。
休伯爾知道事情鬧大了,一直耷拉著腦袋,等候父母的暴風雨般的責打。而且對他來說最糟糕的恐怕還不是責打,而是往後再也不能做自己心愛的實驗了。沒想到,送走眾人後,父母沒有責打他,更沒有禁止他繼續做科學實驗,只是很嚴肅地告訴他:“以後要想做科學實驗,就必須遵循科學規則,絕對不能想當然,否則會造成比今天的狀況更加嚴重的後果。”
父母的寬容和通情達理,使得這次事件不僅沒有給他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而且讓他明白了嚴肅認真的科學精神的重要性。
探索有時候也需要獻身精神。“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所以有的時候進行探索,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過有一點要特別強調:需要獻身的探索並不是鼓勵不顧危險,一味蠻幹,而是同樣要進行必要的防護,做到儘可能地周密安排,危險的發生只是由於太多複雜的因素和變數的存在,而無法完全避免罷了。
英國著名女人類學家古道爾從小喜歡生物。中學畢業後,她對研究黑猩猩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後來她不畏艱險,隻身深入熱帶森林,在森林中工作了十年之久。正是這種熱愛,使她長期地、深入地對黑猩猩的生活行為進行了觀察和研究,獲得了極其寶貴的第一手資料。用這些資料,她寫出了《人類的近親》、《我在黑猩猩中的生活》等著作,為人類學的研究做出了寶貴貢獻。
第43節: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