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內心翻江倒海。近年來國勢ri蹙,蝸居鄉下,哪裡能得到如此係統簡明的介紹,聽言觀志,一個響馬首領卻注意著這樣的東西,“你說的這些,或許都是事實。奈何天朝器不如人啊,朝廷自同治年間辦洋務,不就是為了師夷之長以制夷?”
“結果呢?雖曾想著辦洋務以自雄,效果你也看到了,不過是南轅北轍,徒耗國力而已。其實,朝廷的正規軍武器裝備並不比侵略軍差多少,但在戰場上卻一敗再敗!喪師失地,割地賠款!你說的辦洋務,實際是兩個方面,第一是大量購買西方強國的武器,第二才是辦工廠自制。將歷次失敗歸結於武器不如人是不全面的,黑旗軍與法軍在越南打仗,其實還打贏了呢,但最終還是簽訂了賣國條約。自甲午一戰,國力大衰,標誌著洋務運動已徹底失敗了。戊戌之變,起因也是革新,一旦涉及最高統治者的利益,立即加以絞殺。滿清朝廷無視這種難以阻擋的chao流,守著‘天不變,道亦不變’的聖人之訓,固步自封,屢次受挫於泰西諸強,如今國內板蕩,百姓困苦之極,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有革命黨方興未艾﹍﹍不說遠的,就說眼前吧,興起于山東,蔓延於直隸的義和團,與其說是對洋人的仇視,不如說是百姓生活絕望的一種反抗!朝廷如不能善處義和拳,必將引發新的大禍。朝廷能否跨過這一坎還說不定呢。”
﹍﹍﹍﹍﹍﹍﹍﹍﹍﹍﹍﹍
絕不是說教。寫這一段,心真的很痛。
第二十四節縱論二
陳超再次嚇了一跳,“會出什麼亂子?”
龍謙微微一笑,“我聽說不久前,皇上聽信幾個小臣,想著變法圖強。但觸怒了掌握實權的太后一黨。百ri維新就此夭折。譚嗣同等六君子血灑菜市口。據說皇帝曾有縱兵包圍頤和園,囚禁太后之謀。也難怪太后深恨光緒帝,想著要廢掉皇帝,另立新君。”
陳超大驚,“你,你這是從何聽來?”
“小道訊息,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嘛。訊息或許作不得準,但太后對今上不滿卻是真的。魯南訊息閉塞,但beijing可以嚷翻了天。都說光緒爺被幽禁於瀛臺,形同囚犯,連飯都吃不飽。”
“啊,此話當真?”陳超不由得站起身,神se急迫,彷彿他爹被囚禁似的。
“只是傳言,我又未親見。”龍謙一攤手。
陳超是同情戊戌六君子的,對康粱變法圖強的主張也有幾分贊同,國家疊遭大難,變法圖強成為了一代知識分子的共識。戊戌事變的始末,陳超大致清楚。深恨袁世凱出賣了皇帝,導致變法夭折。但他又是很謹慎的人,即使對蕭觀魚那樣的老友,也不願多議論朝廷大政。自問從骨子裡講,陳超不喜歡慈禧戀棧權力的行為,更不喜歡牝雞司晨,皇帝早已成年,太后幹嘛把持著權力不放?說是歸政於帝,但三品以上大員的任免仍cao於手中,這算什麼歸政?變法不變法,都是皇帝的權力啊﹍﹍
“你說的這些,跟義和團有何關係?”陳超拉回了話題。
“有,關係大了去了。”龍謙微微一笑,“陳先生想必聽說了,洋人是支援今上的,據說英國公使就曾對李鴻章說,大英帝國只承認今上的zhengfu﹍﹍陳先生,洋人是不支援太后廢黜皇帝的。”
這個陳超確實聽說過。蕭觀魚有個表弟在京師總理衙門當差,官職不大,但訊息靈通,與蕭觀魚一直有書信來往,今chun曾寄信來談及各國公使對幽禁今上的不滿,但龍謙所說李鴻章的故事,陳超卻沒有聽過。
“李中堂如何說?”陳超幾乎忘了,龍謙不過是盤踞蒙山的響馬頭子,他又如何得知帝國最高層的秘聞?
“李鴻章說,這是我國的內政,你們就不要管了吧。”
“中堂這話說的好。洋人的手伸的也忒長了些。”陳超頷首,李鴻章從來未進過軍機處,其實是不能叫中堂的,但民間偏偏叫的賊響,尤其是漢族知識分子,一個李鴻章,一個張之洞,成為了他們的jing神偶像。儘管馬關條約的簽訂讓李鴻章名聲大損,但陳超還是尊稱其為“中堂”。
“若是時間倒退百年,李大人此言原也不錯。但今非昔比,洋人的勢力已深入我中樞,英、ri、法、俄、德、美等數國在華利益糾葛,他們自然關注中樞的人事變更,誰的政策對其有利,他們就支援誰。而洋人的反對,便是大權在握的西太后,也不能不顧忌﹍﹍”
“又被你繞走了,這和義和團有何關係?”
“不要急嘛。”龍謙微微一笑,“你知道的,義和團打出的旗號可是扶清滅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