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閻錫山還標榜他的“兵農合一”是“聚寶盆”。他認為實行了“兵農合一”以後,解決了兵源與糧食不足的問題。因此,他在一次朝會上頗為自豪地說:“此次我們實行兵農合一,等於把家裡堆的一堆錢拿串子一串一串的串起來,不只是好處理,而且好使用,也等於百川總彙於海。所以今後政治上的管理也好管理了”。並且形象地說:“兵農合一等於手掌,組(組織)、政(政治)、軍(軍事)、教(教育)、經(經濟)等於5個指頭,手掌作了5個指頭的根據,就可以掌握運用屈伸自如,我們深信將來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一切復興上的工作統有了著落”。

一、“克難”求存(12)

不但如此,閻錫山還稱“兵農合一”是“盡甜無辣”的分配製度。他說:“根本上共產主義對勞動者是‘先甜後辣’,與人土地,收人的糧食再行分配,無論如何巧妙的說法,根本的政治心理就得不到人的同情。我們是按勞分配,對勞動者是盡甜無辣,與人土地,不收人的糧,使人負擔,不要巧妙的說法,也能得到人的同情”等等。

閻錫山所辦的《陣中日報》, 也大加吹捧“兵農合一”說:

“兵農合一”,應時而生,此一革命主張,空前絕後,為歷史之創舉。……不僅是合理的解決了兵源與生產的問題,可使種地人多,打仗人多,而且是不流血的土地革命,輕而易舉解決了擾攘複雜的中國土地問題。……“兵農合一”可以說是抗戰上的聚寶盆,抗戰勝利在此,建國必成亦在此。

那麼,“兵農合一”實施的情況果真像閻錫山說得那樣嗎?非也。

從編組情況看,並不像閻錫山想象的那樣簡單。以汾西為例,經過幾次抽兵、抓壯丁,青年人已經不多,餘者莫不愁眉苦臉,不願被抽去當常備兵。於是有的給村幹部送禮送錢,免被抽走,有的隱瞞年齡,甚至有的不惜自殘以示抵抗。新入營的常備兵,許多人設法潛逃。閻錫山對此十分不滿地說道:“我近來最感不快者,即兵農合一之下,入營的新戰士逃的不少”。並且以嚴厲的口氣命令道:從今以後,“不應該再有逃兵,如果有,是等於太陽從西方上來,因為潛逃了的,除已享受的優待糧花必須退出外,還得編組優待人,並且領不上份地,被捕獲後,服役無年限,不但自己無辦法,且連累全家無活路,真是太危險了”。

閻錫山設想“兵農合一”的實行可使打仗的人多。美國武官柯約瑟1944年5月會見閻時,曾問閻“兵農合一”後可增加多少兵?閻回答說,能增加總人口數的1/12。他分析當時役齡壯丁,縣縣均在總人口數的1/4以上,20個人中,平均有3個役齡壯丁,其中1個為常備兵,2個為國民兵,所以在營服役打仗的兵可增加1/12。

而事實上,實行“兵農合一”後,入營的常備兵,根本達不到增加1/12的數目。按照閻錫山的規定,各村役齡壯丁人數,一定要符合全體村民的1/4。但實際上晉西各縣的役齡壯丁,根本達不到這個比例。這樣一來,遭殃的還是老百姓,50多歲的老頭硬說多報了年歲,十五六歲的孩子則硬說少報了年齡。經過一週的“突擊瞞齡漏丁”運動,汾西縣的役齡壯丁人為地達到27%,超過了原定指標,閻錫山特予傳令嘉獎。

從份地劃分上看,份地劃分中,特別是評產中肆意提高單產,嚴重加重了農民的負擔。按照劃分份地規定,先由村中選出評議員來丈量土地、評定產量。閻錫山規定每份地的純收益必須夠20官石。可是,晉西各縣多為山坡地,產量不高。如汾西縣的勍香、它支兩個編村的上等地,每畝最高年產量不過石,大部年產量在1石以下。若按實際產量劃分份地,勢必份地增多,但這樣既不符合閻錫山的份地規定,又增加了份地的畝數,一部分國民兵便領不上份地。那麼,如何解決呢?只有人為地增加土地產量,把畝產1石提為石,5鬥提為1石。結果受害的還是領種份地的農民,因而,各村出現國民兵不願領種份地的現象;有的國民兵則明分暗不分,仍然各種各地,有的領了地,可生產的糧食還不夠交各種負擔,只得逃亡在外。閻錫山也不得不承認:“耕作小組之編成,因助耕人之勞動能力大小不一,耕作技術優劣不一,並與主耕人立場不同,領受份地後,雖加強政治管理,合夥耕種,亦不如樂於自動耕作收穫大。”。 最好的txt下載網

一、“克難”求存(13)

從均糧上看,不僅沒有得到均衡目的,反而增加了農民的糧銀負擔。閻錫山讓薄右丞杜撰了一套“均糧法”(後稱為百川均糧法)。這種“均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