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倒不是對儒家有什麼偏見,可現在他與士大夫們進行的可是一場戰爭,不走過家家的遊戲,失敗的後果是雙方都承受不起的。
之前雙方的主要矛盾,都集中在了經濟和政治層面上,排場前很宏大,謝宏也暫時佔了上風,可他心裡很清楚,這個上風只是概況上的,根本就沒有傷及對方的筋骨。
而他突然起意辦的這個學校,卻是真真正正的捅了對方一刀,實實在在的見了血。雖然這個傷口其實不大,學校如今也不過是在萌芽狀態,可是謝宏深知,當這根常春藤真正成長起來之後,那才是從根本上傾覆儒家的壟斷的時候。
思想上的戰爭概況看上去往往顯得很平淡,但實際上卻是最為jī烈的,無論如何也容不得半點疏漏,哪怕是啟門g教材這樣的事。
謝宏原本也是個喜歡偷懶的,臉皮也厚,不會在乎他人他用儒家的教材,揀人家的漏。可這教材他是真的不敢用,要是從根子上就被拐走了,那他的這個新式學校跟普通儒家的書塾還有什麼區別?
沒有現成的,也只好自己脫手了,但實際一脫手,謝宏的腦袋又開始疼了,他只是個手藝人,編教材這種事兒實在偏離他的本行太多了,完全就茫無頭緒。
教材這工具要講究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這才易於教學,更能讓學生領悟,不過這事理起來簡單,實際去做可是麻煩。
忙活了一陣子,別是文科類的教材,就算是謝宏最拿手的理科教材,他也只是粗粗的弄了個大綱,實際上到底要怎麼填充內容,他實在是茫無頭緒。
無奈之下,謝宏只好打起了現有的教材的主意,想從啟門g教材中挑揀一番,揀選那些好比三字經之類,蘊含儒家思想最少的教材先行用起,然後從長計議了。
這也是沒體例的事,誰讓他是赤手起家,然後攤子又鋪開的太大、
太快呢?曾鑑卻是願意輔佐,也有那個能力,可老人年紀跟那個剛掛失落的翰林學士相似,謝宏哪敢讓他過於勞累?
不感情責面的因素,在唐伯虎之前,曾鑑就是謝宏這個團隊中唯一的定海神針了,有個差池那還了得?
正因如此,唐伯虎的呈現,對謝宏來正是久旱逢甘lù一般的及時,他再次快樂的做起了甩手掌櫃,只需要出主題和綱要,剩下的事情則是盡數交給專業人士去完成了。
這些事對謝宏來是難題,對唐大才子來卻是菜一碟,在他的妙筆生花之下,常春藤專用的文科教材很快就出爐了。
新的啟門g教材的主題依然是忠君愛國,不過其中的含義卻跟傳統的觀念不太一樣,裡面加強了民族的概念,強調大明子民是正統的炎黃後裔”華夏子別,跟原本儒家的所謂正統有了很大的別離。
另外,在皇權問題上,教材中也不是繼續把皇權和朝廷混為一談,而是將兩者劃1分隔來,提出了這樣的理念:皇權是國家的代表和精神象徵,而朝廷則是為皇權服務的政治機構,忠君忠的是皇帝而不是朝廷,愛國愛的是民族而不是士大夫又或者所謂的前賢先聖!
具體內容則是仿著時評”用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一評歷史人物和事井,其中”明朝的開國英傑佔了相昔時夜的篇幅,尤其對朱元璋和朱棣大加讚譽。
常春藤書院原本就打著皇家書院的名號,因為是候德坊衍伸出來的書院,不消特別明蒼生們也知道。
而在這樣的書院裡講忠君愛國固然無可非議,對大明朝兩位開國始祖歌功頌德也在情理之中”究竟�結果這裡名義上的校長是正德皇帝,他讚譽自己的祖宗誰又能挑出來毛病?
可刺探到了新教材中的內容之後,朝臣們的心情都很是複雜。
那裡面首先肯定了太祖皇帝驅除鞋虜,恢復華夏衣冠的功績,這卻是中規中矩,大都士大夫對鞋虜也是沒啥好感的。
可接下來的味道就不對了。
教材裡高度讚譽了太祖皇帝的肅貪倡廉之舉,對錄皮充草這樣的酷刑表達了相當的肯定,並且將兩者緊密的結合了起來,甚至還提出了。號:亂世用重典,肅貪要酷刑,寧可錯殺千,不克不及漏一個!
這樣的口號,這樣的宣傳”士大夫會喜歡才怪呢。
朱元璋錄的皮,可都是士大夫們的,簡單的四個字裡麵包含子士人們幾多辛酸和淚水!不就是做官的時候稍微富裕了一下自家麼,咋就遭到了那麼殘暴的鎮壓呢?當官不克不及貪腐,這事理完全就欠亨呀!
在儒家的經史之中,對那段黑暗的歷史一向是迴避的。要不是現在還沒改朝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