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心中,一直蘊藏著神奇色彩!

………【75、“魔湖”——艾爾湖】………

早期的歐洲拓荒者一直以為澳洲中部存在湖泊,甚至認為有浩瀚的內海。1839年,25歲的艾耳,渴望自己能成為從南到北穿越澳洲的第一名歐洲人。於是便從阿德萊德出發,開始了他的這一次旅行。他克服重重困難,歷盡千辛萬苦,越過弗林德斯嶺,來到鹽湖區一個巨大馬蹄形地帶,他嘗試了多種方法,最終還是無法透過,不得不折返。1840年,艾耳開始了第二次嘗試,終於到達了現在以他的姓氏命名的艾耳湖。當時湖水雖已乾涸,但湖底的淤泥使他無法繼續前進。其他探險家也有類似的經歷,但他們報告前方有一個大淡水湖:直到1922年,哈里根才從空中測繪了艾耳湖。

艾耳湖雖叫湖,但不是湖,而是澳洲乾旱腹地的兩片巨大窪地。大約每十年才有一次湖水,大部分時間全部乾涸,蓋滿鹽層;湖的四周有一圈好像懸掛著白霜的礦物層。

湖四周是一片曬乾的土地:南面是一串鹽湖和乾涸的鹽法;北面是辛普生沙漠;東西兩面是佈滿圓丘和風刻石的平原,很難透過。

艾耳湖湖底低於海平面十五公尺,是澳洲最低的地方。其集水面積大於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的總和,總面積約九千六百平方公里。湖分兩部分,北湖較大,南湖較小。兩湖由十五公里長的戈地亞渠連線,下雨時雨水從遠處的山上流入乾涸的河道。大部分的水滲入沙中或途蒸發掉。只有雨下得足夠大,才有可能有一部分水最終可以流到艾耳湖,流程長達一千公里。只有在雨水很多的年頭,水才流經戈地亞渠。

水是孕育生命必不可少的要素,只要有水,荒涼的艾耳湖也會馬上變得生氣**來,豔紅色的斯圖特沙漠豌豆等植物會突然抽出芽來,迅速開花結子,趕在水分消失前儘快完成其生命迴圈。雨水也能促使藻類復甦,使埋在泥中的蝦卵迅速孵化,整個艾耳湖立即就會舊貌換新顏。昔日的冷清也會被隨即趕來的飛禽走獸所打破,艾耳湖會變成一個熱鬧的場所。

每當艾耳湖注滿水時,光禿禿的湖岸便會繁花似錦,長滿雛菊和野蛇麻草等植物。鵝鶘和長腳鷸在湖邊造窩繁殖,一片喧鬧。

來水中斷後,湖水在高溫的灼考下會很快蒸發,鹽分逐漸增加,淡水魚將無法逃生,只能死在鹹水中;雛鳥須在湖幹之前成長,學會飛行,一旦湖幹食物缺乏,成鳥就會離開,而羽毛未豐的幼鳥便只能聽天由命。最後,艾耳湖恢復原狀,在湖底淤泥上蓋著一層硬硬的鹽殼,到處一片荒涼,等待著下一個雨季帶來生機。

這種迴圈已經持續約二萬年,偶爾會連續兩個夏季下暴雨。假使前…年的雨水浸透地面,第二年的雨水從山上流下時,地面的吸水量就較少,這樣艾耳湖就能注滿。

艾耳湖就這樣週而復始的繼續著它的輝煌與荒涼。

………【76、“聖河”——恆河】………

恆河,位於印度北部,是南亞的一條主要河流。全2510公里,流域控制面積達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

恆河的源流從喜馬拉雅山腳下名為牛嘴的冰洞流出,稱為帕吉勒提河。這是印度最神聖的河,充裕的陽光照射著水面,使得河流看起來就像一條發光的銀帶。

這條活力充沛,生機**的溪流穿過加瓦爾山間的一個深谷,來到代沃布勒亞格城。

在巍然聳立的懸崖下,帕吉勒提洶湧的河水與平靜的阿勒格嫩達河水合二為一,構成真正的恆河。

赫爾德瓦爾城,恆河流經最神聖的地點之一。每年春天,近十萬印度教徒自發的聚集在此。他們用樹葉折成小船,裡面放滿浸過酥油(純淨奶油)的萬壽菊花瓣,然後將它點燃。將船放入水中,讓其隨波逐浪而去,以這種方式來慶祝恆河的誕生。

穿過赫爾德瓦爾後,恆河繼續東行,抵達安拉阿巴德,在流經桑古米時,有一小段與亞穆納河融合。桑古米也被印度教徒視為神聖之地,每年都要為它舉行各種活動來慶祝屬於它的節日。

瓦拉納西,印度最古老的城市,以前稱為貝拿勒斯,是恆河沿岸最神聖之地。恆河水在這裡流過沿岸約三公里長的著名臺階(供沐浴人上下的臺階)。老弱病殘的朝聖者都希望能在此了卻殘生。因為就是此地,傳說中的恆河會將印度教徒的靈魂從令人厭倦的輪迴轉世(一個週而復始的生、死與再生的迴圈)之中解脫出來。能洗淨虔誠的朝聖者充滿世俗罪孽的靈魂,如果把人火葬後的骨灰撒入河中能幫助他得到更好的來世,甚至能更早獲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