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0月31日,《紐約時報》的頭版頭條,刊登了著名記者阿特金森的報道———史迪威在離開重慶的前夜,向他秘密地講述了回撥的全過程,希望能將這一切載入史冊。其時,連任了三屆的總統羅斯福正面臨著第四次競選!阿特金森的報道旋即引起連鎖反應,關於史迪威和中國的報道、社論、專題文章和電臺譯論如決堤洪水,洶湧澎湃,羅斯福不得不舉行記者招待會,因為這是總統競選的最關鍵的最後的一週!羅斯福和顏悅色又一口咬定,史迪威的被召回,完全是因為史迪威和蔣介石性格不合的緣故。當然,“性格問題”的答案絲毫平息不了喧囂的輿論之潮。但是,在這些非常的日子裡,新聞人物史迪威卻是一個沉默的人。

“性格問題”的話題終於反饋到昆明的大編輯室。新聞,本是記者們最敏感和最珍貴的,但是,當新聞不能成為新聞輸出時,那就關起門來一吐為快吧。

熱鬧是屬於男人們的。陳香梅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雙手托腮,靜靜地聽著。她不加入議論,並非完全因為稚嫩。最近,她已連連發表了好些頗有分量頗有特色的陳納德和飛虎隊的特寫稿,令邵主編和同仁們刮目相看了。自然,也絕非老練而緘默。她只是又在做文學夢,想從這錯綜複雜,莫衷一是的評議中,凸現出一個活生生的史迪威———她一直無緣見到史迪威!而女人,太相信直覺思維,似乎不能缺少第一印象。

重慶。延安。華盛頓。朱德。李濟深。薛嶽。“迪克西使團”。租借物資。駝峰運輸。X部隊。Y部隊。第14航空隊。羅斯福。###。馬歇爾。陳納德。赫爾利。納爾遜。高思。魏德邁。蔣介石。宋子文。太平洋跳島戰役。中國戰區。緬北戰場。利多公路……

這一切,與史迪威有著盤根錯節的糾葛。

漸漸地,一個形銷骨立卻又精力過人的美國將軍浮現在她的眼前,是一個不服老的61歲的老人。

他在熱帶叢林中長途跋涉,他在緬北泥濘中衝鋒陷陣,他執拗地不屈不撓地要修通利多公路。他得到美國大兵的崇拜,稱他是“最好的陸軍四星指揮官”。同時,美國飛行員不無譏誚地把他稱作“最好的陸軍四星級營長”。他是天才的勇敢的軍事家?抑或沒有戰略目光的軍事庸人?

他跟中國似有不解之緣。38歲時第一次來到中國,以後幾回回到中國,這一回到中國任蔣介石的外國高階參謀長,已是整整的三年了。他說一口流利的中國話,寫了許多生動的中國故事,行蹤遍及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他早就稱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了。他諳熟中國文化的底蘊,卻偏偏用美國人的處世來對付中國政壇人物。他對蔣介石由深惡痛絕到不共戴天,他痛斥國民黨政權的腐敗無能;他對共產黨和延安毫不掩飾他的好奇和好感。他是對是錯?就像與公路是有緣還是無緣?他第一次來中國,曾出任山西陝西修築公路的總工程師,而這一次不屈不撓修築的公路,究竟是利多還是弊多呢?

他在世人的心目中,原本是中緬印戰區炙手可熱、舉足輕重的人物。當中國戰區頻頻告急、局勢愈來愈險惡時,羅斯福總統迫不及待地通知蔣介石:“目前我們瞭解到的危急情況,亟須委派一人,予以排程中國境內所有盟軍武力,包括共產黨軍隊在內的權力……我正將史迪威將軍提升為上將,我建議,請你儘快地予以考慮,將他自緬甸召回,在你的領導下,統率中美一切軍隊,授以全責與全權,以排程和指揮必需的行動和阻遏敵軍的深”入在羅斯福眼中,中國戰區的力挽狂瀾者似乎非史威莫屬!然而,10月19日,下令史迪威在48小時內離開重慶的,不也是羅斯福總統?而是,不論是蔣介石,還是羅斯福,大概都希望史迪威消逝得無影無蹤吧。10月31日下午,魏德邁將軍抵達重慶,接替了史迪威的位置。這一天,正是《紐約時報》刊出阿特金森的報道的日子。人世間總是有意無意地充滿了戲劇性。史迪威的跌宕沉浮,是昭示了命運的不可知?還是輻射又折射出整個戰局和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呢?

誰理得清呢?19歲的陳香梅滿心的迷惘與困惑,一切又像謎一般吸引著她,她閣痴地聽著。邵主編推門而入,他溫和又嚴厲地掃視全室一遍,議論旋即退潮了,各人又埋頭幹活,只有香梅仍雙手托腮沉思著。對面坐的大馮止不住小聲問道:“海,安娜,在痴想什麼?”

歷史的誤會(2)

她一驚,羞赧地笑了。

大馮打趣道:“你呀,腦海中怕只有陳納德和飛虎隊吧,乾脆申請獨家報道。”

她搖搖頭:“我想去滇緬公路採訪,而且,有朝一日我會採訪史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