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遠必誅”, 遂作出武力奪取汗血寶馬的決定。

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命李廣利率領騎兵數萬人,行軍4000餘公里,到達大宛邊境城市鬱城,但初戰不利,未能攻下大宛國,只好退回敦煌,回來時人馬只剩下十分之一二。3年後,漢武帝再次命李廣利率軍遠征,帶兵6萬人,馬3萬匹,牛10萬頭,還帶了兩名相馬專家前去大宛國。此時大宛國發生政變,與漢軍議和,允許漢軍自行選馬,並約定以後每年大宛向漢朝選送兩匹良馬。漢軍選良馬數十匹,中等以下公母馬3000匹。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玉門關時僅餘汗血馬1000多匹。

李廣利凱旋班師,回到京城長安,向武帝獻上寶馬。武帝特別高興,大宴群臣,祝賀勝利,封李廣利為海西侯,以表彰其功勳。大宛在西域各國中,有精兵六萬,算是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又遠在蔥嶺之外,而漢朝居然能出師征討,而且破其都城,殺掉國王,因此使西域各國更懾於漢朝的威力,更加歸附漢朝,這樣就加深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關係。來往更為密切,相互間更為親善和睦,為後來漢朝在西域設都護府,管轄西域事務,奠定了強周的基礎,從此西域便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就是這次李廣利遠征大宛的功勞,我們應當充分地肯定。班固在《漢書》中將張騫與李廣利併入一個列傳中,是有史學家的卓識的。這是就伐大宛的客觀效果而言。

但是就漢武帝的主觀而言,是在奪取寶馬。為了幾匹汗血馬,興師動眾,勞師遠征,是完全不必要的,根本不值得的。從敦煌出軍時,士卒六萬人(不包括私自隨軍出征的)、戰馬三萬匹,人玉門關時,士卒僅萬餘人,戰馬僅千匹,使許多優秀的漢家兒郎枉死溝壑,暴骨異域。漢代學術大師劉向說:“貳師將軍捐五萬之師,靡億萬之費,經四年之勞,而僅獲駿馬三十匹,雖斬宛王毋鼓(寡)之首,猶不足以復費,……”認為損失太大,得不償失。武帝為伐大宛,幾乎傾全國之力,衛青、霍去病遠征匈奴也未如此,此舉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幾匹汗血馬,說明了漢武帝是何等的好大喜功,何等的不知足!

咎莫大於欲得的李自成

咎莫大於欲得的李自成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可這並不代表他已經控制了全國的局面。江南還有50萬官兵沒有放下武器,各地的舊官僚也都為自己的命運而拼死抵抗,做為中原門戶的山海關此時控制在明吳三桂手中,而關外的滿洲貴族更是對中原的大好河山虎視眈眈。剛建立的大順政權,當真是處在內憂外患的局勢下。

此時,山海關的守將吳三桂也正在左顧右盼,舉旗不定。能否爭取到吳三桂這支勁旅,控制山海關這個門戶,已關係到大順王朝的命運,也關係到中國歷史的走向。可偏偏就在這個系千鈞於一發的時刻,被勝利衝昏了頭的李自成沒有處理好與吳三桂的關係。先是將其父吳襄收入牢中,然後大將劉宗敏又奪其愛妾陳圓圓,後又把陳圓圓獻給了李自成,使得本來已經投降的吳三桂倒戈相向,與李自成勢不兩立。李自成聞訊,沒有改正他貪慾的錯誤,反而立刻帶了二十萬軍隊疾奔山海關,石河大戰由此拉開了序幕。

四月二十一日晨,李自成軍隊抵達石河西岸,立即叩關攻城。經過一天的血戰,未能攻克一座城門。直到晚上,北冀城一軍叛降,農民軍正要登城,卻被吳軍趕來的援兵搶下。山海關之易守難攻,由此可見。

次日,吳三桂感到實在是招架不住了,親自奔赴駐紮在關外十里的清軍大營裡去求援。經過談判,多爾袞答應出兵相助。雙方對天起誓後,吳三桂回到關內先與農民軍決戰,清軍隨後便到。

二十二日晨,城門大開,多爾袞率軍入關,雙方都投入了全部的精銳,進行這場事關生死存亡的大決戰。此時狂風大作,塵土飛揚,吳三桂借風沙掩蔽,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農民軍陣前。雙方苦戰了大半日,吳三桂漸漸落了下風,而農民軍也已是強弩之末,這時多爾袞令數萬精兵殺入軍陣,如虎入羊群,勢不可當。農民軍力氣耗盡,只好全部撤退,清軍乘勝一路追殺,石河兩岸遍地橫屍,將四十里的原野全都染成了紅色。

是役,李自成主力全失,回京後的第四天倉皇出逃,五月,清帝順治入主中原。中國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

婧女巧言救父親

婧女巧言救父親

齊景公平時十分喜愛一棵大槐樹,常常在樹下吟詩觀賞,留連徘徊。

一天,他指令下屬派人日夜守護大槐樹,還在樹旁豎立了一塊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