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像個陀螺,跟著雷曉飛乾的、“合作社”裡的人也忙得像個陀螺。

高峰買回煤粉和煤粒後,雷曉飛就和李村村長李和商量,借用李村的石碾子,並把做蜂窩煤的工作承包了給李村。反正,現在李村的山田已差不多全部造好,水田也已灌溉完畢,村裡勞力過剩。雷曉飛派出林採微做技術指導,按每做成一個蜂窩煤多少錢的形式,把蜂窩煤的工作交給了李和安排。

丹霞則帶著幾個僱工開展種植豆芽和芽菜。

煤爐膽送樣合格後,雷曉飛讓那中年窯主做五個三眼的,十個一眼的,做好了送過來。雷曉飛又讓周夢蝶領著木匠們按煤爐膽的大小式樣做煤爐殼。

雷曉飛自己則與高峰一起,帶上幾個僱工,邊給大湖放水,邊把大湖裡的魚捉到小湖裡去。

水,放了足足一個星期,大湖終於露出了湖底。

果然不出雷曉飛和周學士所料,呈鍋底狀的湖底當中有兩三個噴水眼。湖底的淤泥黑亮黑亮,雷曉飛在下湖捉魚時已知道,淤泥足有一米多深,陷足其中的話,就要花費老鼻子的力氣才能把腳拔出。當然了,這湖已不知形成了多少年代,從來沒有幹過,湖底的淤泥不厚才怪呢。

面對這厚實的湖底淤泥,雷曉飛不禁皺眉。淤泥太多了,淤泥多,淤泥裡的腐敗物質就多,不利於魚的生長。

但如果要清理這片淤泥的話,那就大陣仗囉。四十多畝的湖面,算來也有近三萬個平方米,如果淤泥一米深,那就有三萬個立方米了,每人每天清五個立方米的話,那就要六千個人次才能把它清完,換句話說,如果每天一百人開工,也要兩個月才能完成。還有的是,清出的這三萬個立方米的淤泥不知運放到哪裡好。

淤泥堆放在近處是肯定不行了,因為這樣的話,不僅影響周圍的住房、行人,也阻礙“合作社”的日常運作;但如果運到城外等遠處,不但要花費人工,還要耗用不少的時間。

雷曉飛連續冥思苦想了幾天,也沒有找到頭緒。眾人見雷曉飛這幾天老皺著眉苦思,也就沒有打擾他。

這天,雷曉飛又絞盡腦汁想了半天,還是沒有結果,他就索性到李村那邊去轉轉,看能否找到靈感。

第205章一舉兩得

雷曉飛不想驚動他人,就繞路先來到李村的後山。

後山的山田已經按雷曉飛的設想全部造好,農作物也按雷曉飛的計劃全部種上了。

雷曉飛把所有的梯田幾乎走了個遍,田裡的管理還算不錯,豆類的作物已有很多從土裡悄悄地探出綠油油的嫩芽;番薯也長出了不少嫩葉來,有的藤莖已開始霸地了。雷曉飛看到了這片景象,心中稍有安慰。這裡,承載著這次改革試點的一半分量,一旦失敗,改革將前功盡棄。

雷曉飛從後山轉到村裡時,先見到的是他的蜂窩煤,一行行、一列列的蜂窩煤正擺在村的祠堂前面晾曬,估計有近兩千個。

雷曉飛還是沒有驚動李村的村民,他繞過村子,來到村前的水田裡,水田的各種農作物因水份充足,長得正歡,稻子和這裡人的主食“粟”已到了成熟期,再過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收割了。

雷曉飛不禁慨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他來到異世已大半年了,可能是一直都很忙的緣故,這大半年的日子過得飛快,也過得很充實。可喜的是自己的忙沒有白忙,忙出了不錯的成績,就像眼前的水田,不也是自己忙出的成績?

隨著缺水問題的解決,李村的改革試點已可以算是成功了,如果再錦上添花地解決水田貧瘠的問題,那當然就更理想。但要改善貧瘠的土地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要透過多種手段進行多次施肥、深耕,才能達到效果,而當前社會,由於養殖的副業少,哪有這麼多肥來肥土呢?

肥土,雷曉飛突然腦子靈光一閃,淤泥不就是肥土嗎?淤泥正是肥土,它和貧瘠地裡的土混在一起,能達到改變土質的功效。在雷曉飛前世時,很多養魚的專業戶,把魚塘裡的淤泥挖出曬乾後,賣給一些養花、種菜的專業戶賺錢。

想到了這裡,雷曉飛不禁欣喜若狂,困擾了他幾天的難題終於解決了。解決方法是讓李村的勞力到大湖去挖淤泥,挖出的淤泥曬乾後敲碎備用,等到收割後犁田時,再把這三萬立方的淤泥勻撒到水田裡,這樣,就可以初步改變水田的土質。此舉可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呀。

雷曉飛想到這裡,馬上掉頭走回了村裡,讓人通知“改革小組”的成員立即集中村裡的祠堂開會。

因為農事已基本沒什麼幹,李村的全體村民正閒在家中。“改革